- 2007-02-27 09:36:20泰兴成为国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
- 2007-02-26 09:58:16泰兴劳动力洽谈会出现“技工荒”3795名技工被“抢空”,2300个岗位依然空缺
- 2007-02-26 09:56:59泰兴:“号脉”园区经济
- 2007-02-26 09:55:18泰兴六部门联手打造“安全餐桌”
- 2007-02-07 16:33:56泰兴全面推广商品有机肥财政每吨补贴200元
- 2007-02-07 09:00:57《新华日报》刊登《泰兴务实推进经济转型》报道
- 2007-02-07 08:30:43泰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1.55亿实施新农村
- 2007-02-07 08:30:35泰兴九成参培农村妇女就业
- 2007-02-07 08:29:56泰兴务实推进经济转型
- 2007-02-05 09:10:11泰兴外税收入三年翻一番 今年首月入库创历史最好水平
- 2007-02-05 09:10:11泰兴1.55亿实施新农村“五大建设工程”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同比增长11.9%
- 2007-02-05 09:10:10特大野生何首乌现黄桥
- 2007-02-02 10:18:34引导“民工潮”转向“创业潮”创业培训大门免费向农民敞开
- 2007-02-02 09:02:48泰兴优选项目推进经济转型
本报讯(通讯员 朱 熊 记者 范修华)日前,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百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泰兴凭借银杏产业优势成功入选。 近年来,泰兴白果产量每年以500吨左右的幅度递增,农...[详细]
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特约记者 张建荣 通讯员 朱玉贤)农历正月初六,泰兴市举行新春首场公益性劳动力交流洽谈会。进场的80家用人单位短时间内将3795名有一技之长的蓝领“一抢而空...[详细]
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特约记者 张建荣 通讯员 吴振国 蒋 杰)2月23日,农历正月初六。泰兴市委将新春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的会场,放在了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号脉园区经济,...[详细]
本报讯(通讯员 吴振国 特约记者 张建荣)连日来,泰兴市质监、工商、农业等六部门的执法人员活跃在城乡,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测,确保春节期间食品安全...[详细]
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特约记者 张建荣) 作为省农林厅、省财政厅补贴项目,泰兴今年计划推广商品有机肥2566吨。这种有机肥每吨最高限价520元,财政每吨补贴200元。从1月27日起,该市...[详细]
2月6日《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泰兴务实推进经济转型》的长篇报道。文章介绍了我市加快“一区四园”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以及07年“园区建设年”的思路和打算。文中还介绍了市委书...[详细]
泰兴市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新的一年,安排支农资金1.55亿元,全面实施新农村“五大建设工程”,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同比增长11.9%以上。 发展高效农业。该市在现有...[详细]
本报讯(记者 王建新 通讯员 季光明 管永飞)1月26日,田玉明等68名泰兴农村妇女参加了家政服务免费培训。“毕业”后,她们将被推荐到上海、无锡、苏州等地工作。 此次培训班是该...[详细]
“‘又好又快’发展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号上、报告里,关键是落实在行动上,迅速转轨、务实推进。”在最近召开的泰兴市委扩大会上,这句话成为市委书记曹苏民报告的主题词。 在刚刚过去...[详细]
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通讯员 蔡平华)今年1月份,泰兴外资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当月外税收入入库56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净增1650万元,创单月入库历史最好水平。 本着“外商...[详细]
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特约记者 张建荣 通讯员 吴振国)泰兴市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新的一年,安排支农资金1.55亿元,全面实施新农村“五大建设工程”,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详细]
本报讯(记者 杨 丽 通讯员 陈庆生)何首乌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材,并不稀奇。但是2月3日,泰兴市黄桥镇西洋村徐卫东家中挖出一株9公斤重的何首乌,就极少见了。 这株何首乌一根主茎...[详细]
本报讯(记者 陈羚 通讯员 李琴)泰兴市溪桥镇农民印国荣去年3月参加该市首期创业培训班后,制定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经过专家论证、修改后,他筹资50万元,成立了钢结构制品公司。企...[详细]
新年伊始,泰兴市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在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园区启动建设非化工产业区,同时提高项目门槛,拒绝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3000万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和污染相对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