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模式释放大爱能量 三年惠及1.8万人次
日前,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来到黄桥镇站东村余冬武家中,送上慈善救助款和慰问品。余冬武的孩子圆圆今年2岁,出生时被确诊fas基因突变病,家人四处筹集资金寻医问诊,住院期间,住院费累计高达150万元,巨额的医药费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市慈善总会了解情况后,通过“苏慈助医”项目,2024年陆续捐资12万元,并积极寻找配源。今年圆圆在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余冬武特意制作了锦旗赠与市慈善总会。他告诉记者:“市慈善总会知道我家小宝宝的情况以后,全程很用心地予以帮助,我们全家感激万分。” 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履职以来,始终秉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工作宗旨,坚定不移地走在慈善的道路上。他们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倡导慈善理念,让慈善的种子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在不断拓展创新募捐方式的同时,市慈善总会始终立足扶贫济困,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保障民生中的关键补充作用,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股温暖力量。 为持续解决好病患家庭现实困境,市慈善总会联动市民政局、医保局、财政局等部门,创新开展“大病困难家庭慈善救助”“苏慈助医”“江苏医惠保一号”等慈善公益项目,帮助困难群体减轻医疗负担。同时,利用好99公益慈善平台,建立大病困难再救助项目,开源聚流,汇集爱心,努力让困难群众生活好起来。受助人员高裕生介绍:“孩子生病以后,政府救济帮助,帮我办低保,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帮助我,村里也照顾了很多。”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落实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抓手、作为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的重要载体,持续推进慈善救助项目化,慈善募捐大众化。围绕“助医、助困、助学、助残、助老”等慈善公益重点领域,累计募集善款7244.6万元,推动慈善资金增值4353万元,通过实施公益项目、开展社会救助等形式,支出、拨付善款1.6亿元,惠及学生、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1.8万人次,在扶危济困、改善民生,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让慈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滨江镇苏坔村党总支书记张益民说:“慈善总会通过多种项目,不仅关注医疗和教育,还涉及日常生活、住房改善等多个方面。比如,对于一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慈善总会定期发放生活补助,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最重要的是,这些帮扶措施增强了困难群体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很多受助家庭都表示,是慈善总会的帮助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慈善事业是高尚的事业、阳光的事业、为民造福的事业。市慈善总会将继续围绕“精准救助、创新发展、品牌提升”三大目标,深化“慈善+”模式,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慈善事业成为泰兴最温暖的城市名片。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许光明表示:“我们准确把握泰兴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内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全市慈善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扶危济困、改善民生,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人人心怀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