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镇:挖资源培育特色 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
日前,在珊瑚镇二河新村的龙凤服装厂内,20多位女工熟练地裁剪、锁边,全力赶制一批即将交付日韩的夏装订单,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厂负责人王龙凤透露:“行业工会为我们分享了众多合作企业资源。目前,我们的订单主要发往韩国和日本,手头还有四五千件短裤待完成,货源接连不断,月产量大概在一万多件。”自去年服装厂加入珊瑚服装行业工会后,合作客户与在手订单大幅增长。 在二河新村,类似龙凤服装厂的成衣企业近 30 家。以往,这些企业多为家庭式经营,经济效益欠佳,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2022 年,珊瑚镇投资近 40 万元打造蓝珊瑚路示范街区,成立珊瑚服装行业工会。村党组织积极招引订单,以优惠租金和政策扶持,吸引小服装厂入驻,将分散的家庭工坊纳入产业联盟,吸纳周边闲置群众就业。目前,已解决周边 200 多名群众就业问题,税收年增长超 100 万元。 服装加工厂工人石海燕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孩子在附近上学,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孩子,工资也不错,每月能拿四五千,工作比较轻松。” 据二河新村党总支书记、珊瑚镇服装行业工会会长赵寅介绍,村里采用“线上” 与“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助力企业发展。“线上” 借助珊瑚镇 “搞得不错”电商平台提升服装销量,“线下” 与众多超市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近两年,村里每年为企业销售几十万件服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增长超 5 万元。 不仅服装街区为富民添新衣,珊瑚新村的田野上,传统农耕也书写着丰收篇章。农田里,农技人员正与种植大户付明磊查看小麦长势。付明磊是珊瑚新村的种粮大户,承包了 1000 多亩农田。过去,粮食丰收时,他需抢天时收割,销售时转运、烘干都要付费,种植压力大。去年,周边村居联合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人才、农机、农技资源,拥有 4 台 15 吨烘干机及农用打草机、粮食运输车、插秧机、无人机等,实现粮食全程机械化耕作,粮食亩产量显著提升,为村集体带来约 70 万元收入。 “村里建了烘干房后,我们能夏季早播,种植也不用完全靠天,能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方便多了。”市丰禾家庭农场负责人付明磊高兴地说道。 珊瑚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洪泽表示:“今年,通过盘活村居闲置资源、增加工业化服务等,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 110 万元左右。收入增加后,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改善、道路亮化绿化等,我们还会协助农场主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反哺农业。” 抓增收、蓄动能。近年来,珊瑚镇加速推进“强镇兴村富民” 攻坚行动,秉持党建引领发展、项目带动增收理念,鼓励各村结合区位、资源优势,探索发展“产业型”“服务型”“资源型”等增收项目。今年,珊瑚镇指导制定 13 个村级增收方案,保底收益 45 万元,预计实现经营性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村(社区)6 个、200 万元以上的村(社区)2 个,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达 1445 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