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基石”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 技能人才是联结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倾力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保持就业稳定、助力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全市技能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从发展趋势看,我市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才短缺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企业产业工人中技能人才少,占总职工的比例低,高技能人才占比更低。全市26万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占比不足10%,提琴、编藤、餐饮等行业拥有大量熟练工,但持证人数仅占1%左右。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趋于老龄化,并且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新兴产业领域出现技能人才结构性缺口,化工、仪表自动化、信息化、安全生产等方面技能人才需求大,船舶海工配套生产企业焊工、电工招工十分困难。大桥、高铁带来机遇,也带来被“虹吸”的危机,在技能人才引进方面,苏南地区相对更具竞争力。二是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等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协同工作效率较低,目前已建立的高技能人才种子库和企业技术难题、创新项目榜单库等平台作用发挥有限。“双十条”等人才政策主要偏向高层次人才,门槛较高,支持“企业提升技能人才能力”的奖补力度较低。我市中专校化工专业是省优质专业,但每年招收新生人数并不多,毕业直接就业的不足三分之一。三是企业培养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长期依赖社会招聘和社会培养,主动培养、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担心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与其花费心力不如直接到人才市场即招即用;部分企业担心技能人才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会要求提高经济待遇,不愿按照国家“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构建职业资格等级评价体系;少数企业用才理念有偏差,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宁用新工,不用熟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注重人才引进做好“开源”文章。一是构建协同工作格局。将技能人才工作融入全市经济、人才、教育发展大局,超前谋划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发展规划,创新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紧密对接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精准定位并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破除技能人才工作壁垒。组织开展行业需求预测与人才储备规划,结合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全面梳理、深入研究我市企业用工现状,针对性开展“一园一策”“一业一策”,多途径增加技能人才有效储备、供给,加快填补技能人才“用工难”缺口,破解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以“双创”人才为引领、蓝领工匠为支撑、现代学徒为储备的“金字塔”型劳动力供给格局。二是优化政策激励机制。对“双十条”政策中企业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能力部分,适当增加奖励范畴及金额,调动企业引进、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完善职业技能认定体系,扩大企业技能评价自主权,优化奖补方式,探索实行技能等级晋升与薪酬待遇挂钩的制度。通过创新招才机制,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优惠政策,引进适应泰兴发展的科技人才,重奖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高技能人才。三是提前谋划资源布局。主动迎接大桥、高铁时代,加大院校、企业多层次联动频次,研究制定技能人才跨江流动政策,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形成“同城效应”。 2.加强系统谋划,拓展培养思路做好“通渠”文章。一是加强系统化设计。加强部门协同,着力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产业类别进行布局,以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提供差异化政策支持,加快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建议学习借鉴宿迁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成功经验,在泰兴中专校内建成集技能培训、技能认证、继续教育、技术服务、师资培训、创业培训、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一流培训基地。三是构建技能人才服务体系。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育人用人,重点支持“智改数转”、数字经济等领域用才,鼓励技能人才参与“揭榜领题”以及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深化“产才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职务晋升和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的紧缺高技能人才倾斜,完善“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多要素参与薪酬分配制度,实行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提高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组织技能人才参加高规格赛事,加强优秀典型宣传,营造“崇尚一技之长”“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3.优化终端服务,破解留才难题做好“截流”文章。一是强化政策兑现执行。建议出台引进培育技能人才政策兑现指引、职称评聘待遇兑现实施细则等,创建“优惠政策直达场景”平台,让技能人才的经济激励更加具体化、便捷化。二是激发企业培养意愿。鼓励生产制造类企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培养成效突出的企业给予奖补。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发展与培养体系,设立轮岗制度,提供多元职业发展空间,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企业环境,推动技能人才持续发挥价值。三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设立高技能领军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完善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业务,为技能人才提供医疗、教育、社保、创业等多元化支持服务。放宽高技能人才聘用学历要求,探索与苏南共建人力资源市场平台,促进区域求职招聘一体化,保障技能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全力打造泰兴技能人才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