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泰兴新闻 > 正文

泰兴:“工业强市”拨动奋进琴弦

2024-01-03 浏览次数:

  万里长江途经泰兴,由北向南转了一个弯。一道曲线,托起千年古邑的风华无限,也描摹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每个重要时代节点,积极拥抱转型与跨越,以一脉相承之势谋求发展与未来。

  纵观泰兴撤县建市以来30余年的发展历程,工业产业始终是不曾改道的“河床”。船行其中,江岸“风景”却已几经变换:当改革开放的浪潮一夜之间席卷全国,以机械、轻工和化工为代表的3000多家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工业强县”有了最初轮廓;随着泰兴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区、黄桥工业园区等相继成立,园区与乡镇就近耦合,城市工业经济版图初现,“三区三园”定下发展坐标;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泰兴用“产城融合、‘三生’协同标杆城市”定锚稳舵,又一次踏浪欢歌。

  一次次转型之后,如今的泰兴以“工业强市”战略为琴弓,产业链布局作琴弦,奏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探索的奋进音符。

持续增长的产业“海拔高度”

  泰兴经济开发区,以长江为纵轴拉开,120余家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企业沿轴分布。这片开发面积才近20平方公里的土地,诞生了23个“世界单打冠军”产品,2022年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140.8亿元,规上工业利润达102.6亿元。

  平均每平方公里产生近6亿元的利润额,势头强劲的泰兴经济开发区,是泰兴工业产业的发展缩影。以此为基点向外发散,一个个节点性坐标跃然眼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先后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大关,工业开票销售超2000亿元,连续3次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跻身江苏省第一方阵,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

  连跨两个“千亿”台阶后,市委书记张坤再立新目标:全力奋进“2000亿GDP、4000亿开票销售”新赛程。

  泰兴的底气,在于持续增长的产业“海拔高度”。近年来,泰兴以“三区三园”为核心,组建六大招商单元,推动信息资源要素在园区与乡镇(街道)之间有效流通,各园区根据自身产业定位,迈上了资源共享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作为全国最早的专业性精细化工园区之一,泰兴经济开发区连续11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前10强,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基地;黄桥经济开发区培育形成电动工具电器用高倍率锂电产业链、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链、高端风电智能装备产业集聚的“两链一聚”三大特色产业;泰兴高新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业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酵池”搭成,各园区综合实力、集聚辐射力不断增强,属于泰兴的园区故事正在走上历史舞台。

从“论吨卖”到“按克售”

  泰兴经济开发区西侧,一声汽笛长鸣。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贝达弗”号轮顺利停靠,近5万吨乙烷等待卸载。

  建链群,造“强磁场”,是泰兴的“拿手好戏”。泰兴经济开发区链式发展的第一棒,就是从新浦化学开启的。

  “整个园区每年有100多万吨的烯烃需求量,如果不能实现烯烃自给自足,产业链安全性将受到很大影响。从2019年开始,新浦化学就以每年不少于8船的运输量进口乙烷原料。”新浦化学发展研发中心经理吴震见证了乙烷运输船首次到港靠泊的场景。随即,我国首套由乙烷、丙烷裂解制备乙烯的装置投入使用。以此为起点,直接改变了园区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依赖进口的窘况,也让泰兴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内第七个拥有“大乙烯”的园区。

  如今,作为国内首个进口乙烷产品企业,新浦化学拥有年产75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90万吨氯乙烯装置、32万吨苯乙烯装置、65万吨乙烯、12万吨丙烯裂解装置等多套世界级规模的化工装置,打造出氯碱和烯烃两条产业链。

  园区内130公里的公共管廊,让产业链有了具象化呈现。新浦先进的离子膜烧碱技术为格林美钴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烧碱原料,产生的氯气引来世界500强企业阿克苏诺贝尔、法国爱森絮凝剂等27个项目落户,乙烯项目让无锡怡达、南京红宝丽的环氧丙烷,金江化学的丙烯酸丁酯二期纷纷落地投产……在链主头雁作用带动下,链属配套企业“卡位入链”,从液体化工码头到园区企业,从企业到企业,78%以上的产品不出园区实现内部消耗利用,产业链条不断向下延伸,蜿蜒出全国精细化工领域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园区。

  “前端生产需要的工业碱能直接从管道运输,再加上园区内的污水处置和蒸汽集中供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生产成本。”格林美泰兴公司总经理董跃斌说起格林美布局泰兴的初衷,除了丰富的化工产业资源,园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水平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们生产的电池正极前驱材料四氧化三钴,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

  管道长廊运输间,一个个世界级先进产品打上了“泰兴制造”的标签。“过去‘论吨卖’,到了精细化工‘论公斤卖’,现在已经做到新材料‘论克卖’。”张坤概括了产业集聚发展带来的结构性效益。仅在泰兴经济开发区,便已探索形成了“加强原料保障‘补链’、横向拓展‘强链’、精深加工‘延链’”的链式发展路径。再放眼全市,泰兴超前谋划产业链发展中的功能性项目,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带动发展配套项目和产品,不断拉长接粗特色产业链条,2022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特色产业关联度更是高达81.1%。

创新驱动下的“双链共舞”

  更大的转变是创新能力的强势增长。在泰兴,创新链与产业链就像DNA双螺旋结构,两链彼此融合、共同演进。目前,全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从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再到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创新成果价值持续释放。

  济川药业1号液体楼内,国内最大、最先进、最高端的中药制剂车间分布其中。22条全自动生产线同步开启,实现了理瓶、洗烘、灌装、分装、灭菌、干燥、灯检、包装、入库工序的自动化。轮轨转动,济川药业明星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产能超40亿元。

  “济川正加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在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等全环节推进数字化转型。”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秋言表示,济川药业将中药研发和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儿科、口腔、呼吸、消化、妇产”等领域,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分别在泰兴、南京、上海三地构建自主研发基地,目前已成功实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药标准化项目、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药现代化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

  如此“双链共舞”,正在各个产业领域上演。

  6月,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产业化量产项目正式在泰兴投产。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材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项目达产后,产量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为OLED材料实现国产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7月,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位于地下700米的中心探测器完成了有机玻璃球赤道层的安装。这个目前世界上规格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由泰兴市汤臣(江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企业通过设备、研发和工艺攻克了项目进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如期完成现场安装。

  再拓展至更大范围,经济开发区依托省首批试点的化工中试基地,整合园区新材料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构建“化工+”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黄桥经开区邀请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智库团队加盟,组建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高新区与清华大学新型陶瓷和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集萃半导体陶瓷材料研究所……以“一产业一高端研发平台”为原则,各园区着力打造与产业领域相对应的新型研发机构群,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创新资源全程领跑。

  “全市依靠科技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新改变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奚海燕介绍,近年来,围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汇聚”的“两聚”发展目标和建设“创新特区”发展定位,泰兴推出一系列创新政策,全面推开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促进企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我们还精准编制了六大特色产业招商图谱,推动和引导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向我市集聚,形成支持两链融合的基础制度。”

  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建圈强链与创新引领融汇其间,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遍地开花。

工业城的绿色发展之路

  站在泰兴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向西远眺,云团之间,天光倾泻,点点“碎金”在风中闪烁。不远处,天星洲“生态岛”试验区横卧江面,过境停歇的候鸟振翅欲飞,乘着汽笛声渐远,壮阔之景尽收眼底。

  “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与天星洲“生态岛”隔江相望。中心大数据平台上,长江沿线各点位实时捕捉的上亿条数据不停闪动,沿岸区域生态红线、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排口整治等各项“健康指标”一览无余。

  如果从空中俯瞰,绿廊如翠链将以上两个场景与泰兴经济开发区紧密相连。正如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驱动,“含金量”与“含绿量”也是泰兴两把密不可分的标尺,丈量着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进度与厚度。

  回望泰兴的绿色发展之路,这座以传统化工产业起家的城市,曾因化工污染成为百姓眼中的众矢之的,工厂烟囱所到之处,也留下一块块“生态伤疤”。多年环保沉疴下,泰兴下决心铁腕治污,短短数年便从化工城跻身“国家级生态市”,亮出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关停化工企业88家,除化工产业为重点的泰兴经济开发区以外,几乎不留一家化工企业;划出50%的长江岸线实行永久性保护,启动实施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建设工程,完成长江岸线造林2000亩,恢复湿地3000亩,建成尾水净化湿地工程80亩;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范实施污染地块治理,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当半马鸣枪,江畔晚风与连绵绿意交织,一切绿色发展成果与市民同享,“生态立市”落地有声。

  狠抓环境治理的同时,从龙头企业到园区,也在加速驶向节能环保的高端制造、专业服务领域。泰兴高新区以培育“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定位,规划建设总面积200亩绿能环保产业园,煌灿、羟源、源远、埃格等高端环保服务各细分产业链的“链长”企业将接连入场。泰兴经济开发区实施“绿岛”计划,在现有污水处理能力达11万吨/日的基础上,推进总投资32.2亿元的5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污水管网“一企一管”明管化改造等工程。虹桥工业园紧抓跨江融合机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临港物流产业蓬勃兴起,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背景下,泰兴还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场景。

  “近年来,我行持续加大对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金融支持,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信贷政策制定的全过程。”据泰兴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树桐介绍,在“绿色+”金融模式的引领下,泰兴农商银行实现了“双”全省首单:积极创新运用货币政策,成功申请了全省首笔绿色再贷款;成功发放全省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碳权贷”业务。截至2023年9月,泰兴农商银行已发放绿色项目贷款20户、金额超7亿元,以多渠道、多产品、多方式,推动地方经济不断向绿发展。

  “三个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质赋予了一代代泰兴人勇毅奋进的力量,从乡镇工业企业蓬勃兴起到以园区为载体的集聚化发展,再到传统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每一次重大转型跨越,泰兴都踩在了时代节点之上。如今,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泰兴正以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探索勇闯县域经济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