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江 徐磊 石艳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近年来,我市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引导广大务工者向创业者转变。
35岁的吴岳是旭日丰农场的创办者,也是张桥镇吴榨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多年前为了维持生计,他一直在浙江的服装企业里打工。2012年年底,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吴岳辞去外地的工作返乡创业。在接受了农业部门的免费技能培训后,吴岳承包了几十亩土地,开办了家庭农场。
想要办好家庭农场,资金和技术是关键。吴岳通过农技部门的牵线搭桥,先后引进了猕猴桃、翠冠梨等多个新品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规模化种植。去年开始,吴岳又申请了创业贷款,搞起了草莓立体种植。现在,吴岳的家庭农场已经建设了物联网管理系统,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实现了自动化。
在分界镇开绿村,村民徐红兵正在自己的有机肥生产车间内指挥生产,这里每年可以产出上万吨优质有机肥。徐红兵原本在部队里从事科研工作,参加过“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大型国家级航天任务。2015年,他毅然脱去戎装,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路。
在分界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徐红兵不仅顺利拿到了创业贷款,还和镇上的种养殖大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废弃的秸秆、畜禽粪便作为生产原料,规模化生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通过政府公开招标,每吨享受两三百元优惠补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只要有好的创业项目,各级部门都会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平台,提供土地流转、资金补助、小额贷款等支持。在“归雁经济”的带动下,不管是农民、退伍军人,还是年轻大学生,都投身到返乡创业的大潮中来。
30岁不到的刘晶是张桥镇西桥村村民。五年前,刘晶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为了响应村里返乡创业的号召,他和新婚妻子放弃了铁饭碗,回到村里办起了家庭农场。
高效农业项目众多,刘晶认准了多肉植物。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他培植的多肉植物从最初的四五个品种,发展到了现在的一百多个品种。他把产品放在国内外十多个电商平台上推广销售,积累了大批客户,今年预计销售量能达到100万左右,销售收入在30万元左右。
编后:就业难,创业更难。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我市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形式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归雁”人才在各项政策的普惠下,在平台搭建和技术支撑的强力保障下,为家乡经济增长注入了新鲜活力。欢迎更多的朋友回乡创业,助推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