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支笔,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用好产业、人才、文化三只关键之笔,不断探索创新,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提“产业之笔”,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产业兴则乡村兴,坚持“因地制宜”和“守正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泰兴市古溪镇野芹村的江苏顺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全新集约化全封闭立体多层笼养技术养殖蛋鸭,实现养殖自动化与生态化完美结合;南京双游村的 “番茄部落”,采用整体数字化运营,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效能管理,节约了施肥成本和人力成本;宿迁市陈集镇不断扩大优质葡萄高标准生产规模,加快 “葡萄 +” 产业融合,形成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智慧农业为一体的农文旅发展模式,推动了经济增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充分挖掘当地水土资源优势,围绕果蔬、药材等高价值经济产物,形成优势、打造品牌,以项目强支撑,在挖掘、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持续发力,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绘就一幅幅“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 提“人才之笔”,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群英图。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江苏省乡村建设工匠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培训工匠1万名以上,其中“带头工匠”不低于1000名。乡村工匠扎根农村,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乡村风貌的塑造者,更是乡村产业腾飞的助力者,要通过政策吸引、资金扶持、项目支撑为吸引,培育一批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头雁工匠,让“工匠精神”成就乡村振兴之路。人才建设还需注重传帮带,增强“造血”功能。通过跟班学习、培训研修、专家讲授等培育一批急需紧缺、表现突出的专业型人才;鼓励一批“种粮大户”“新农人”现身说法、传授经验,通过“结对子”“传帮带”形式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提“文化之笔”,绘就“百花齐放,草木逢春”的兴盛图。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从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到党的二十大按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快进键,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体活动、人气火爆的乡村文旅打卡地接连涌现。苏州市承办的江苏省“村 BA”篮球邀请赛、2024“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词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入选2024 年度“大地流彩”乡村文化优秀活动名单;吴中区胥口镇、张家港市凤凰镇、昆山市周市镇、常熟市碧溪街道先后获全国“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奖,数量全国第一......文明新风吹遍乡村大地,谱写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章。乡村文化繁荣要多方发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保护传承民俗技艺,修缮古建、老街,举办文化节等,聚人气添活力,为村民提丰富精神生活条件,共同绘就“百花齐放,草木逢春”的兴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