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能力 助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江苏省乡村建设工匠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这一举措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乡村建设工匠能力的提升,为乡村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为乡村美好生活构建了稳固根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劲助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有力支撑。 工匠能力是乡村文化传承的 “火炬手”。《实施意见》指出,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培训工匠1万名以上,其中“带头工匠”不低于1000名。到2029年底,各设区市的工匠培训点不少于1个,涉农县(市、区)工匠名录实现全覆盖。江苏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地乡村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符号。工匠们精准把握江苏水乡、古镇、田园等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建筑符号与现代设计精妙融合,赋予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使乡村风貌独树一帜。同时,他们熟稔乡村文化要义,在建设中巧妙植入飞檐斗拱、雕花窗棂等经典元素,让传统建筑技艺于现代乡村延续发展。他们以匠心守护乡村文化根脉,新建农房皆为传承地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之佳作,迥异于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房屋,在传承创新中塑造乡村独特风貌,使乡村文化在岁月流转中始终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工匠能力是乡村美好生活的 “筑梦师”。《实施意见》提出,市县两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聚焦农房和村庄建设,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专项培训和系统培训相结合,面向乡村建设泥瓦工、钢筋工、木工、水电安装工等职业方向开展培训。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工匠们掌握了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和绿色节能技术,为乡村房屋建设带来新的品质标准,打造出更环保、宜居的家园,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从设计图纸上的一笔一划,到施工现场的一砖一瓦,他们凭借着代代相传的手艺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将乡村的居住环境提升到新的层次。他们打造的房屋,不仅是遮风挡雨的空间,更是承载着乡村家庭温馨回忆与未来憧憬的港湾。每一个坚固的地基、每一道严丝合缝的墙壁,都倾注着他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为乡村生活的安全与品质筑牢根基。 工匠能力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的 “拓荒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全国率先建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制定《江苏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十四五”全省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的关注、培养和使用,认定扶持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在乡村建设征程中,将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相结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激活乡村经济的活力源泉。乡村建设中,从农房搭建到民宿打造,再到农产品加工厂兴建,工匠们凭精湛技艺交出高质量答卷。这些建筑成果化身“吸睛点”引来游客无数,消费力随之激活,经济增长引擎由此点燃,工匠们以能力作笔,绘就乡村产业振兴的蓬勃画卷,在乡村大地镌刻下发展的坚实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