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农历 4月16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打造乡村工匠队伍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

2025-01-09 作者:济川街道 魏敏 徐琰 浏览次数:146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江苏省乡村建设工匠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培训工匠1万名以上,其中“带头工匠”不低于1000名。2029年底前各设区市至少设1个培训点,涉农县(市、区)工匠名录全覆盖。2035年实现培训常态化,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实施意见》提出将农村泥瓦工、钢筋工、木工、水电安装工等列入乡村建设工匠行列,参与工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这将提升工匠们的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并且,通过各式培训,工匠们得以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手握一技之长,也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更进一步,工匠通过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及传统村落保护等。《实施意见》的出台实施将会推动“土专家”“老匠人”等乡土建设人才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焕发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蓝图提供坚实力量。

转变思维,积极吸纳乡村工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施意见》倡导多元化的人才来源,鼓励各类返乡人才投入工匠事业,推动建筑业与工匠身份的交融。本土工匠是根基,同时需积极吸纳返乡农民工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为解决工匠队伍的人才缺口,应广泛而精准地做好引进工作,确保市场与人才的和谐匹配。可通过与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引进顶尖人才以壮大“带头工匠”的行列;并通过政府部门与建筑企业的对接,增进企业与工匠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对于返乡的人才,应有序地进行登记与引导,同时不断完善工匠的社会保障与激励机制。

多管齐下,提升乡村工匠职业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建设工匠们本身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能够提升工匠们的工作专业水平与工作效率,使其工作成果的质量水准更高。《实施意见》提出“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专项培训和系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使工匠对工作原理、行业标准等有更系统的认知,帮助提升其综合素质,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工匠们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的方式,学习更为方便。除对工匠开展多样化培训,《实施意见》还提出,要“推动工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级证书可在全国范围内查询验证”,通过权威认定,既能体现建设工匠们的技能水平,也帮助工匠们的技能水平走出家乡也得到认可。

完善机制,拓宽乡村工匠职业空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引才、育才之后,如何用好人才,让工匠们在乡村舞台肆意挥洒汗水、在广阔田野间有所作为,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既要让工匠们在就业市场中活跃,广泛参与乡村建设(举措),在政策上,通过引导建设单位或建设人优先选择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信誉良好的工匠,依法依规承揽建设工程,推进工匠将手中的技能转化为可见的收益、长久的保障,同时也能激励更多的人才返乡参与建设,为筑梦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人才支撑;也要推进乡村建设工匠相关制度的逐渐完善,例如开展工匠信用评价,对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工匠责任制”,都是通过制度为乡村建设提供长远保障,倒逼工匠提升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促进工匠职业生涯正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