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户,3606人。这是泰州泰兴市分界镇滕兴村的人口情况,人多、事多、矛盾多,管理好这样一个村庄并不容易,村党总支书记杨俊健说。 针对乡村治理中的难点、痛点,杨俊健尝试引用“积分制管理”,以“佤家文明存折”,将群众文明行为量化赋分,激活村民主人翁意识,从“旁边看”变身“参与干”,“小存折”里兑出文明新风尚。“佤家”,是泰兴方言“我家”的意思,“佤家文明存折”让文明骄傲起来。 近年来,泰兴市把德治与自治结合,探索推行“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群众文明行为量化赋分、物化增效、固化成风,引导农民群众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同时,不断提升老百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既做亲历者、见证者,更做建设者、参与者。 “小存折”涵养新村风 最近,滕兴村的积分兑换超市补了一次货,不仅有食用油、洗衣液、毛巾还有价值千元的净水器,老百姓的兑换热情十分高涨。 村庄一直搞不干净,保洁员刚打扫完,就有人随手扔垃圾,前几年村庄环境问题直令杨俊健头疼。对于新打造的庄台和村民自家家前屋后的清理,村民没有主人翁意识,往往不会主动清理,在村集体统一安排人员清理完成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又是脏乱差,得不到长效管护。 见人之优,学人之长。杨俊健外出参观的机会学到了积分制管理模式,启发很大。回村后,恰逢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佤家文明存折”试点建设,于是,他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五老人员”、党群代表等召开座谈会,研究制定积分制实施流程图、设计积分兑换卡,走村入户询问村民的意见,因地制宜制定《村民积分制管理评分标准》,五类正面指标突出正向激励功能,三类负面指标聚焦底线约束。 70多岁的杨根如,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当看到敲锣打鼓把“文明家庭”称号送到邻居家门口,还有物质奖励时,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也想这样风光一回!”是村里很多没拿到荣誉称号家庭的共同想法,他们开始把积分管理放在心上,有了向上的动力。 “在这种向上动力支撑下,我们村已经有70%以上的农户家张贴了‘文明家庭’表彰牌。”杨俊健说。一带十,十带百。行之有效的积分兑换激励机制,使得村民纷纷行动起来,从移风易俗的“旁观者”变身“参与者”,文明乡村建设由“管不全”向“全村管、全面管”转变,家家户户争做文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树立了全新的社会风尚。 “小存折”里的公平公开 滕兴村,是泰兴市较早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的乡村,取得成效较为显著,积分制管理运行模式,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村庄有了推行的想法。 于是泰兴市文明办顺势而为,近几年来,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覆盖”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开展“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建设工作,各村成立由行政村党组织书记牵头,党员代表、村(社区) 群众代表、先进人物等组成的积分评审管理小组。 虹桥镇广福村,成立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组成的共计18人的积分考评小组,同时邀请村内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组成监督小组,每季度入户考评打分,评分情况由村民本人和所在网格负责人签字确认。 “积分管理制也是对村庄治理能力的考验,我们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广福村党总支书记张文兵说。初评结果经村“两委”审核后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如有得分增减诉求,组织考核评分小组、相关村民代表进行讨论,根据事实情况相应调整,确保奖惩得当、结果公开。 为了强化经费保障,泰兴市多条腿走路。一方面,鼓励镇村两级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佤家文明存折”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市级层面加大对“佤家文明存折”建设的支持力度。行业部门积极参与“佤家文明存折”建设,采取联建、共建模式,支持“佤家文明存折”建设。同时,动员企业、公益组织、社会能人广泛参与“佤家文明存折”建设,通过社会捐助弥补经费不足问题。多条腿走路,以保证“佤家文明存折”建设的长效运营。 “小存折”推动乡村善治 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基层自治的热情,针对“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如何建、怎么管,延令街道越街社区以党的领导、居民自治、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村组会、板凳会,围绕基层治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婚俗等文明小事、身边难事,细化设置分值,把规矩前置,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有居民过来报备,他劝说遛狗没牵绳的人牵好绳子,这我们也会给加分,一方面鼓励他的积极性,另一方我们的初衷也是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越街社区党委委员于剑峰说。 现在村民们逐步把攒积分当成一种习惯,把参与乡村建设当成一种责任,积极通过保持环境卫生、参与公共设施维护、积极化解邻里矛盾等文明行为来攒积分。 在滕兴村,自老百姓对村庄环境上心后,村庄保洁员费用从每年的11万余元,降到现在的7万余元。而且,村里干部、网格员因评分事宜跟老百姓交流更多之后,很多矛盾也得到及时化解,村里全年12345工单件数量骤降,仅有十来件,大部分月份实现零投诉,杨俊健开心道。 “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呈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切合农村实际,简单易行,将广大群众心中所感、眼中所见转化为具体分值,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农村基层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提升了群众治理的多元参与和协商共治水平。 “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建设是深化文明实践、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基层治理、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泰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红东认为。它把公民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挂钩,在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强化精神和物质激励。把“讲文明得实惠、做好人有好报”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虚功实做、利义结合的一种尝试,将奉献和回报、义务与权利有机统一,最终促使“崇尚道德、践行文明”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