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清明时节当常怀“三思”

2024-04-03 作者:周娜 浏览次数: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短短三句话巧妙地描绘出新绿葱葱万物复苏的景象,而透过这春意盎然的时节,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我们,当见之明理,常怀“三思”。

  一思何谓“清”,这既是意识形态的清醒,也是血脉延续的清澈。在我华夏民族,寻根溯源是应有之义,而清明首先教会我们就是不忘本国从何而立,家因何而兴?无需多言,只要在烈士陵园里满怀敬意地走一走,就能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经历了多少筚路蓝缕的艰辛、多少披荆斩棘的勇毅和多少迎难而上的坚定;只要在已逝亲人的墓前满怀哀思地拜一拜,就会清楚地记起自己从哪里出发因何而出发那份初心,这些都是我们永不褪色的怀念,也是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同时,清明教会了我们用爱去传承。不论是家国大义壮怀激烈还是千里乡愁的温婉哀切;不论是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还是远去亲朋的殷殷嘱念,都能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真切感受到生生不息的血脉流淌,体悟到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也是最深沉的民族底蕴。如是种种,仿若一缕缕春风,融汇成了陈祥榕的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永远寄寓在这四月的杨柳泛青中。

  二思何谓“明”,这既是风俗理念的文明,也是政务服务的开明。随着移风易俗的日益深入,人们渐渐明白生死从来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绿色低碳祭扫方式在墓前轻轻放上一朵花,在河边亲手栽下一棵树,在网上静静点亮一盏烛……这些寄托哀思的方式不但更加文明,也更能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珍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关爱。而在如此清朗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也应当更加主动地担当作为,通过更为广泛的宣传和更为深入的引导让群众理解文明祭扫之益和迷信糟粕之害,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一刀切”的现象,有效达成“双向奔赴”的共识。同时,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求变,靠前服务,通过增设服务窗口、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等方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也要灵活运用预约祭扫、错峰祭扫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从根本上确保群众满意、文明生态、安全有序。

  三思何谓“清明”,这既是珍惜当下的美好,更是拥抱明天的希望。清明节落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虽有伤感,却更增彼此情谊。我们应当走出门去,享受“依依天伦乐,和和家室欢”的温情,欣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景,体会的“曲水流觞,茂林修竹”的雅趣,亦或者踏着“热辣滚烫”的“文旅热”,去甘肃尝一尝麻辣烫,去淄博体逛一逛烧烤摊,去开封瞧一瞧王干娘,在祖国的大好山河中留下自己的身影,如此才算不负这旖旎的春光。当然,清明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我们从中不难体悟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朴素哲理,由此更要珍惜韶华,不断充实自己、鞭策自己,用实际行动去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经久不衰的歌词中是饱含着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用在这清明时节,恰如其分。让我们带着所爱之人的怀念和对被爱之人的祝福,从容不迫地过好每一天,努力而勇敢地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