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自去年开始实施“泰幸福”慈善和社会工作站项目实体化运行,坚持社工站专业化发展方向、本地化发展思路、惠民为本发展追求,狠抓“重点”、巧用“政策”,增能聚力、创新实践,打造了多元主体共赢共利生态圈,让服务更多样化、更专业、更暖心。
“感谢你们打开了孩子封闭的心灵,让他有信心重返学校,真的很感谢你们对我们母子的帮助!”日前,济川街道慈善社工站对辍学儿童个案成功服务后,孩子的母亲抹着眼泪,拉着社工的手激动地说。
纵横交错,打造基层治理“枢纽圈”
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进“一横一纵”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社工站实体化运行的经验做法、优秀成果在全市推广。
横向维度上,按照“系统规划、分类施策、探索创新、全面覆盖”原则,2022年泰兴市下发《“泰幸福”慈善和社会工作站实体化运行工作方案》,投入105万元,延令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实现社工站实体化运行。其他11个乡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36万元,开展“泰幸福·益同行”公益定投和微创投活动。至目前,累计走访3829户,帮扶低收入群众、民政对象或其他特殊困难群众4100人,开展各类活动1400余次,累计服务8594人。
纵向维度上,以平台、项目、活动为载体,建立以市社工总站为指导,以乡镇(街道)社工站为平台,村居社工室为阵地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市社工总站在当好“领头羊”的同时,注意当好社工“娘家人”,提供人才支撑、资源支持、专业指导、日常监管;乡镇社工站负责完成每月清单任务,精准提供社工个案服务、策划实施项目、链接整合资源、参与基层治理等。村居社工室负责协助乡镇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摸底排查等服务。
内外兼修,拓展资源融合“朋友圈”
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促进和保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思路,泰兴市在“强内功”的同时,积极“借外力”,不断拓展资源融合“朋友圈”,推动辖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专业机构、志愿服务力量与社工站室有机融合,不断夯实服务之基,聚合服务之能。
充分发挥社工“穿针引线”和专业带动作用,该市引导链接各乡镇(街道)利用社工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根据各站需求,结合建设特点,精准对接,盘活民政资源驱动力,延伸部门资源生命力。各乡镇社工站作为资源体,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承接、配合各部门、条线开展各类活动。至目前,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累计开展服务活动144场,服务近3000人次。
依托“五社联动、群众点单”模式,开展10项“泰幸福·益同行”公益服务项目。各站承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将更多资源聚合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不断释放强大社会效能。积极链接慈善资源,定期开展各类民生保障服务活动,构建慈善事业“共建联盟”,深入推进民政“三基”服务,让更多的人听到社工的声音、看到社工的身影、感受到社工的服务,让社工真正走在困难群众身边,交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深耕细作,构筑温情优质“服务圈”
民之所呼,政有所应;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泰兴市立足17个乡镇(街道)社情民意和基层服务现实需求,确定服务重点,推出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并用温度和专业打造群众认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品牌项目。
“做事不但热情高,而且专业又扎实!”在济川街道谈及社工站建设时,不少群众以切身获得感,为社工服务点赞。泰兴市各乡镇站每月按照市社工总站下发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清单,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细化服务内容和频次,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支持等服务,社工服务初显品牌效应。
各乡镇站持续发力,根据区域特点和自身实际,聚焦服务对象需求,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服务品牌。黄桥镇社工站以“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为宗旨,探索“党建和谐桥、联动幸福桥、赋能连心桥、慈善彩虹桥”四桥服务模式,打造出“星桥汇聚,专业共融”服务品牌;滨江镇社工站打造聚焦“一老一小”的“夕福童享”社工服务品牌;虹桥镇社工站培育了“虹润江城·情暖万家”服务品牌……如今,“泰幸福·馨家园”“文韵美·爱相传”等服务品牌已成为泰兴市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亮丽名片。
增能赋权,打造社工人才“成长圈”
为了让社工品牌“叫得响”、社工人才“留得住”、社工服务“信得过”,泰兴市在社工站实体化运行项目推进过程中,将站点建设与队伍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健全机制,分层督导、定期培训、评估考核,精准发力,助力社工人才成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