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找我谈话的那天,我激动得整晚没睡着。班长对我说,入了党就是一辈子的事了。我年纪大了,记性差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王文清老人回忆入党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1948年7月20日,19岁的王文清在他的故乡——江苏泰兴珊瑚区耿家园村应征入伍,担任步枪手。此时,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王文清即跟随部队奔赴山东参加了著名的济南战役,后又转战各方,三次三等功串联起了他7年的戎马生涯。 一腔热血,第一次荣立三等功 济南战役一结束,淮海战役便打响了。王文清回忆道:“1949年1月10日,部队发起总攻,战士们像潮水一般涌上战场,我的任务是送弹药,子弹从头上飞过,我的帽子被打飞了,子弹擦过额角,血流到眼睛里,但我还是要冲。一个个昔日的战友被击中,在身边倒下了,热血凝固了。”说到这里,王文清忍不住捂脸呜咽,当年呼号厮杀的场面,仿佛在这安静的空气中隐隐浮现。“但我肯定不能退缩,我不怕死,只有及时将弹药送上前线,战友们才有生存的希望。”同年4月,他又参加了渡江战役。王文清的大腿被敌军子弹击中,皮开肉绽,血流不止,他咬牙抠出了弹片,撕下衣服草草包扎伤口,继续冲锋。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王文清和战友们抱着必死的精神冲锋陷阵,赢得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后,王文清被授予三等功。 视死如归,第二次荣立三等功 1950年3月,在渡海登岛作战中,王文清勇于争先,虚心向当地百姓请教,迅速掌握了开船技能,并主动为前线输送弹药。但他并不满足于运输,而是和战友一起扛着炸药冲锋陷阵,顶着敌人的枪炮火光将炸药扔进了敌人的碉堡并成功将其炸毁,为部队战斗赢得了主动权。1950年4月,王文清凭着英勇无畏的表现,再次立下三等功,并经由事务长和班长介绍,在战场前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掷地有声:“战场上就是要有不怕死的精神。虽然我年纪小,但当时下达送炸药包、火箭筒等任务时,我都争着前去。一句话,就是不怕死。” 勤奋好学,第三次荣立三等功 1952年,王文清转为通讯兵。在宁波为期八个月的部队文化学习中,他努力奋斗,求知若渴。从一字不识到能读报刊文章,文化成绩始终在同班名列前茅,让他获得了军旅生涯的第三次三等功。然而屡获军功并不是人生终点。1953年,王文清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朝鲜战场上,他和战友们藏在汉江边上的坑道里躲避敌军的轰炸,但那里距离汉城只有100公里,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和水源的极度匮乏。唯一的水源被敌军控制,想要喝到水,就只能趁着黑夜,把汽油桶背在背上,悄悄从草地里爬过去。一旦能够得到水,就赶紧站起来往回跑。“这条取水的路,是用战友们的生命铺就的。我作为通讯兵,没有取水的任务。但我们一到晚上,就争先恐后用命去取水。整整十几个月,食物就只有压缩饼干,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王文清老人谈及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场景十分从容平静。 1955年,王文清光荣退伍。退伍后,他回家务农,结婚生子,生活中时时教育子女,继承发扬艰苦奋斗、不畏强敌的优良革命传统。如今,王文清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参加党支部的远程教育学习和固定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活动,主动向周围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经常站上讲台为村里的留守儿童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让他们感受往昔岁月的残酷和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尽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