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这些老小区没有停车位,通过街道社区改造,现在停车难的问题解决了。”泰兴市济川街道石化新村居民李月兰说。南街社区位于泰兴城区南大门,2001年由原南街居委会和西元村合并而成。近年来,通过培育和打造“晴雨”民生工作坊这一社区服务品牌,形成了“1393”工作法,即一个枢纽中心、三大工作运行机制、九个社区社会组织、三支为民服务队伍,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办实事解难题 进步街46号丁云华,丈夫病故,母女二人都患有精神疾病,社区为其办理低保,由管桥组出资帮其二人办理失地农民保障,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网格员定期上门关注服药及生活情况,社区及民政部门走访慰问。南街社区系城郊接合部,至今还保留5个生产组,属半居半农社区。基础设施环境差、人文环境改善难,残疾人、未成年人等人数较多。“晴雨”民生工作坊,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构建民意舆情、解决民生诉求的“绿色通道”。对照需求清单精准服务,资源清单优化服务,项目清单细化服务,全面抓实社区“三张清单”。“自主协商36件,帮扶困难群体70余人次,为民服务15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件,退役军人信息采集231人,疫情期间服务居家隔离观察人员46人。完成石化一区福利小区改造,新装路灯126盏,西元小区新装健身器材及休闲石凳等。”济川街道南街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明坦言,也许数字是枯燥的,但涉及到大量的民生实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建机制强队伍 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2980户,11200多人。辖区内拥有民政、退役军人事务、总工会、残联等多个民生保障部门,结合机关部门集中的实际,“晴雨”民生工作坊成立“红马甲”党员服务队、“动动手”环保工作站等九个社区社会组织,强化运行、培育和联动三项机制。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运作、多元化发展,开展纠纷调解、公益慈善、互助服务、文化娱乐、防灾减灾等活动。引导居民按照业缘、趣缘、志缘、地缘等要素,自发建立草根组织,缩小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范围,拓展交流空间。“之前,进步街18号堆放了大量生活垃圾,‘晴雨’工作坊协调,垃圾运走了,还建了休闲绿化,推窗见绿,生活环境变好了。”进步街居民李晓晶表示。 接地气常态化 “晴雨”民生工作坊,发挥党员志愿服务者队伍、专业社会组织服务队伍、民情预报员和民情观察员队伍三方力量,引导“社工+义工”“公益项目+志愿项目”“专业组织+草根组织”常态化运行,进驻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特殊人群。每月一次参与社区会议,针对疑难问题、共同协商研判、制定解决方案,上传给社区党委。“民政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环保志愿、治安巡防;辖区内襟江小学城南校区组织“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环境卫生整治,与困难学生结对助学;辖区内久久乐养老院,利用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广场文艺活动,走访慰问老年人。这些志愿活动的开展,感动着居民温暖着居民,增强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渗透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目前,‘晴雨’民生工作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服务品牌,在职党员、社工主动加入,服务领域正在拓宽,真正让‘晴雨’民生工作坊成为‘民情晴雨表民生保障伞’。”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