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经常听妈妈讲起我们家的长辈故事。慢慢地,随着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逐步了解,长辈在这壮阔的背景中的影像,逐步清晰起来。 我的太爷爷出生于1925年,贫寒的家境,让太爷爷并没多少读书受教育的机会,两年的私塾之后便无奈辍学,跟随祖父习武。常年的习武养成了他自律的品性,十几岁的时候已经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习武之人的传承,让他把保一方平安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太爷爷特别崇拜有文化的人,有意结交十里八乡的文化人,用他的话说“不识字,没文化就好比聋子、哑巴。”也正是对先进文化的景仰,引领着他走上革命的道路。1940年,太爷爷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教育和培养,让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立志为信仰而奋斗不止。他组织建立地方抗日游击队,参加解放战争;他严于律己,声望较高。 解放初期,他扎根基层,带领群众开荒、挖渠、修路,把自己的口粮分给村民,绝不允许家人私藏一粒粮食。他克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兴办乡镇水泥预制厂。他把一些困难的乡亲认作亲戚,把孤儿收作自己的儿女。妈妈说她有一些异姓的舅公、舅舅和姨娘,都是当年太爷爷帮助和关心的人。至今,逢年过节还相互走动。每每看到这些,我都兴奋、感动。 我的三个舅公,都在高中毕业后毅然参军,到军队的大熔炉里接受锻炼。他们以太爷爷为榜样,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为强国和强军不懈努力。孙辈们更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南极探险、索马里护航、耕耘三尺讲台……他们都在伟大的时代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我家的故事,说起来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只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在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保持着对良善的坚持和对信念的坚守。这份坚守,已经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根植于我们的内心。 一人、一家、一国,个人和家国密不可分,国之脊梁是心存大爱、努力改变现状、不忘初心的每一个人。 留一种情怀,叙一世念想,埋一颗新种,结一树花开。国与你我,亦家亦国,留待于心。 【作者: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1)班 封奕扬 指导老师:雍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