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章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我对此进行再学习,深有感触。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尊重自然,即是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中华民族向来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上古神话里,女娲捏泥造人,人源于泥土,是自然一部分,人在泥里播种、在泥里耕种、在泥里收获,人的生老病死都和泥土息息相关,体现的正是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中就有记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就是“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巨大代价,体现的正是要顺应自然。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和《吕氏春秋》中“竭泽而渔”的寓言故事,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体现的正是要保护自然。这些古老的自然哲学思想,对今日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还强调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会相应减少,要重视森林、矿藏等资源的枯竭;要“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评了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提出要认识到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一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是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探索和创新。 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余村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15年来,“两山”理论从余村走向全国:从云南洱海的“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到北国边疆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青海三江源的“一江清水向东流”,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日之泰兴,生态保护、人文历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绿色田园、美丽乡村、现代城镇相得益彰,河道两岸“绿树成荫”,绿美乡村“草长莺飞”,金秋时节,古银杏森林中游人如织,天星洲渚林丰水美。从遍地冒烟的“化工之乡”,到郁郁葱葱、满目绿意的秀美画卷,泰兴人已能够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亲自践行“两山”理论,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作者:泰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宋世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