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旺季,傍晚时分的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的农家乐坐得满满当当。后厨土灶里柴火正旺,余兰珍、李贵英两位奶奶一个摊饼,一个掌控火候,烤出来的烧饼外黄里软,不焦不糊,咬一口,香气四溢。 如今的祁巷村头顶各式荣誉——中国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还成为拿下“五钻奖”的全国首家农家乐。但20年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负债280多万元,为了建座电灌站不得不把村里一座石牌坊扒掉取石料。也是因为穷,邻里间为了一把菜都能闹矛盾。“早上四点就来敲门找我调解,晚上一点还坐在门口等我回家,办公室电话欠费停机三个月,下雨时开会要用盆接水。”这是村支书丁雪其最深的印象。 2001年8月,村委会选举,不在候选人名单里的丁雪其拿下96%的选票,被村民们“逼上梁山”。当时丁雪其已是闻名遐迩的“猪鬃大王”,个人企业年产值6000多万元。“算了,宁可我一个人少发财,也不能辜负乡亲对我的期望。”自小单腿残疾、村里人看着长大的丁雪其割舍不下那份乡情,走马上任了。 草锅红烧肉、祁巷香荷芋、猪四宝、银杏全福汤……祁巷八大碗是丁雪其打出的第一张牌。那时天津、盐城等地都在做“八大碗”,如何才能脱颖而出?丁雪其和大哥走访了浙江、江苏各地的农家乐,发现这个行业良莠不齐,有时候一桌消费1000多元也吃不到什么好菜。兄弟俩琢磨了一阵子,认为“乱就乱在后厨”,即使名称一样,每家店菜的口味、分量也不一样,好不好吃全看运气。丁雪其一拍脑门想到了“中央厨房”——不管哪家店的客人,吃到的菜都是“中央厨房”端出去的,不就能保证祁巷八大碗的纯正口味了吗?南湖轩、西林轩、祁巷轩……祁巷村的农家乐有很多家,但后厨只有一个,传菜的村民吆喝着跑过长廊把菜送到各家店。已经驻扎在村里一年多的第一支书丁晓晴一脸自豪:“来我们这儿吃饭,酸菜鱼、口水鸡肯定都没有,只有我们最地道的祁巷八大碗。” 中央厨房统一了行业标准,但是品控还得从源头抓起。丁雪其又搞起了高效农业、生态养殖,先动员村干部每人从事一项特色种植。“我们自己都不做,村民怎么相信这个能赚钱?”丁雪其还保证“盈利是你们的,亏了算我的”。村民很快纷纷效仿,建成了千亩蔬菜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香荷芋基地、高效农业瓜果采摘基地。祁巷八大碗的菜品原料全部自产,炒菜只放盐也能香气扑鼻,葡萄架下的鸡、鸭、鹅是真正的放养;盛名在外的香荷芋走上了辽宁舰的餐桌;村里人自己饲养的土猪肉更是肉质柔嫩,厨房土灶台上的大师傅一掀锅盖,“隔壁小孩都馋哭了”;就连鸡蛋鸭蛋也是供不应求,除了村里人的亲戚纷纷下单,吃完饭的游客们都要买上几盒带走。“我们都不敢做网络直播,上回端午节做了一次,农产品都不够发货的。”村主任徐浩回忆起这场差点“翻车”的直播带货,兀自笑了起来。 菜好吃,也要景美才行。“无中生有”是丁雪其的第二张牌。正所谓好山好水好地方,没有水,就把村里的废沟河塘打通,还挖了一个人工湖;没有山,挖湖的土可别浪费,就地填出一个风光带;交通不便,就一点点地修沥青马路;风景不够美,就植树种花一点点改造。现在村里的小南湖中木桥九曲,湖边是茶楼、西迎山、小南山……一栋栋民宿环湖而建,周末、节假日房间供不应求。这么多人来旅游住宿总得有些娱乐项目吧?村里紧跟潮流开辟了跑马场、5G电影院、龙舟、皮划艇、电子射击、浅水摸鱼等,还设置了网红打卡景点——七彩风车长廊。慢慢地,祁巷村不满足于接待散客,还成立了人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学堂,吸引社会力量入驻景点场馆。这其中最耀眼的就是泰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学员们除了接受军事化的训练外还可以展开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3D打印课、陶艺制作、国防教育等,应有尽有,仅去年一年就接待12万人次。 先从村民手中租下土地,再雇佣村民当工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都用上了。伴随着祁巷村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从2017年起,村里每年盈利300多万元,彻底扭转了负债局面,还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泰兴黄桥双人大鱼赛”“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国家级赛事活动。 “一路总想着往前走,总想着不断要有新鲜花样带给游客,从没有向后看过。”这条艰苦的致富路,是全村人从无到有走出来的,也是从不断试错中总结出来的。 如今的祁巷,已是一块创业热土。从八大碗到农家乐,从民宿到培训基地,祁巷村的路越走越宽,项目越做越多。在这乡村嬗变的背后,就是一个个“无中生有”的故事,“无中生有”也成为祁巷人给自己植入的新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