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过河扳罾折射大变化

2008-11-05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我叫朱金林,今年65岁,是泰兴市泰兴镇三阳村西甲组的普通农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在家门前的天星港上与人合伙拉起了一张过河扳罾。

    “那时候,造扳罾用的网线、毛竹都要凭计划供应,几个人投入1000多元钱才搞起来的,领取了水务部门的许可证。”朱金林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逢到涨潮,几乎每天都能扳到二三十斤鱼及螃蟹,虽然鱼只有六毛钱一斤,螃蟹一块钱多一点,但一天也有好几十块钱收入。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污水排放不达标,天星港内鱼虾急剧减少。天星港北面有一条河,污染很重,河里的水,在岸上都闻不得,这哪儿还有鱼虾?

    “这几年,当地政府挖地三尺整治污染源,使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水质变好了,鱼虾自然也越来越多。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对天星港进行改造,两岸栽种了绿化,说是要将天星港打造成泰兴的秦淮河呢!”

    “此外,长江禁渔也使渔业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扳罾收益渐渐好起来。由于天星港直通长江,还经常能够收获到江里跑进内河的‘江鲜’,价格也比普通的鱼虾高得多。现在的人吃得越来越考究,内河的鱼,江里的鱼,一眼就分得出来,不管多贵,都舍得买。”

    “我打算把扳罾改造成电动的轱辘,这样就可以轻松许多,甚至还可以扳到80岁。在树青青、水绿绿的天星港上,扳罾带来的,不仅是鱼虾,更多的是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