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纯收入有的一万多元,有的两三千元 新华报业网讯 眼下,正值葡萄上市季节。泰兴市果园场的葡萄每亩纯收入达一万多元,而种植葡萄时间在该市最早的三联村,每亩收入一般只有四五千元,少的只有两三千元。同样是种植葡萄,为什么会有“酸”有“甜”?“甜”在优质品种 “酸”于品种老化 果园场场长刘书贵告诉记者,目前果园场内共有润蜜、华鑫两家葡萄园,面积480亩,品种有25个之多,其中“夏黑”葡萄曾获得全国葡萄协会金奖。最近,“金手指”、“里扎马特”等品种相继获得省农林厅和葡萄协会优质葡萄评选金奖和银奖。 由于采取严格的控果措施,果园场的葡萄串串饱满,外型靓丽,品质很高,每斤价格都在10-20元,尽管每亩产量只有2000斤左右,产值却高达一两万元。 三联村有37户种植葡萄,多的达15亩田。盘点这一季的葡萄收入,每亩起码要比果园场少5000元。村委会副主任任余祥告诉记者,2001年刚开始发展葡萄种植时,村里的种植面积就达120亩,如今8年过去了,面积也只有160亩。虽说今年产量达到320吨,有一半是依靠各家各户在穿境而过的马路市场上销售,一半依靠关系托销,很不稳定。 有村民反映,种葡萄本想多赚点钱,但与其它地方相比,收获的却是“苦涩”。农户金青林种了13亩葡萄,早期栽插的是普通品种“藤稔”,目前仍有2亩多的“藤稔”没有能更新到位。这让金青林伤透了脑筋,人家一亩田收入能达到一万多元,而老品种才3000元不到。 “甜”在技术先进 “酸”于技术落后 果园场和三联村的种植模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果园场不仅采用了避雨栽培模式,还在葡萄园内饲养了鸡、羊等食草动物,不仅可以为葡萄提供有机肥,而且喂养的畜禽肉质更加鲜美,价格也更高。 刘书贵介绍说,他们采取的是从日本引进的“H”型种植模式,是便于管理的避雨栽培模式,能有效减少病菌感染,减少农药残留,同时普遍运用套袋技术防止病虫害,从而大大保证了葡萄品质。 而三联村地处沿江,田块大多地势低洼,适合种植葡萄的“高垛田”很少,现有的种植面积要想扩张,相对较为困难。近几年,村里也在种植模式上作了探索,在葡萄架下开挖沟塘养殖鲫鱼,但由于技术原因,推广难度很大。一位农技专家说,由于种植户比较多,又相对零散,管理的水平和成熟度不一样,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希望政府能强化引导,指导种植户采取统一的种植模式,便于形成规模,创出特色和品牌。 “甜”久之计:走产业经营合作之路 在调查中,种植户普遍反映,当地的葡萄产业发展,还缺乏必要的技术、物资服务和市场支撑。对此,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尽快组建协会或合作组织,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葡萄产业的整体品质和竞争能力。种植户还建议,时机成熟时,各地要及时组建葡萄产品深加工企业,从根本上解决葡萄销售问题。 记者赵晓勇 通讯员 马宏飞 孙纪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