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建荣 通讯员 丁海容)“过去是有土地的没资金、没项目,而有项目、有资金的又没有土地。现在好了,土地使用权可以入股,难题解决了,农户和投资方均得好处。”在泰兴市珊瑚镇二河新村景观园林土地股份合作社,45岁的股东陈书良谈起“土地入股”的事,一脸兴奋。 陈书良告诉记者,董事长丁雪龙原来从事银杏贩运,2004年到村里租百十亩田搞银杏定植栽培。起初,镇里和村干部为动员大家租地花了不少力气,大家主要担心丁雪龙搞不好一走了之,租金拿不到不说,还荒了田地。但几年搞下来,种植园规模越来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除每亩田年底获得420元的保底收入外,还参与年终分红。大伙儿都说,“把田放在丁老板那里,放心。” 现在,合作社不光种植银杏,还搞起了银桑套种,栽了花卉,养了鸡、生猪和蚕。300多农民在家门口当起了“农业工人”,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据介绍,近几年来,泰兴市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引进“三资”7.08亿元,发展亩收入3000元以上高效农业33.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8%。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需要一定的连片土地。由于近几年来粮食价格呈恢复性上涨,加上农业税取消和种粮补贴,土地的固定收益有所增加,土地流转相对以往比较困难。泰兴市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户带地入股,组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分界镇农民曾晓明长期在苏南经销农副产品,形成了稳固的销售网络。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他组建了冬枣合作社,吸引300多农户以土地作股份加入合作社。他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排灌、路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按保护价订单收购,入股社员亩纯效益达7000元以上。目前,全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2个,成员总数1.15万人,带动农户5.3万户,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32个,入股农户5128户。 能人、项目、土地的优势整合,活跃了泰兴农业投入机制,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在,全市形成了北片设施蔬菜、中片特色林果和生猪养殖、东南片家禽养殖、西片高效渔业的区域化高效农业布局,呈现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高效农业新格局。像溪桥镇引进市外能人投资300万元,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脱毒马铃薯及大白葱种植基地。其他投资者看中有利形势,又投资315万元在周边新建了100个无公害蔬菜大棚,订单生产十多个品种的农产品,近万名农民直接从两大基地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