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百姓议事园》———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泰兴篇 说说咱们的新农村

2008-08-18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主持人: 欢迎走进《百姓议事园》。一走进咱们的现场,在座的各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好像走进了自己的村庄,走进了农家小院。今天,泰兴市政府副市长耿元进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和大家一起来谈一谈咱们的新农村,谈一谈咱们的新生活。

    【背景资料】从去年底开始,泰兴市姚王镇桑木村两委会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了老庄台的改造力度,按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期107户别墅式农民公寓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7户村民领到了新房钥匙。估计到年底,全部107户村民将告别旧房,喜迁新居。村民朱惠和丈夫老季有两个女儿,都在泰兴城区工作。女儿们偶尔也会回桑木村住上几天,当听说朱惠老夫妇俩领到了村里农民公寓的钥匙,两个女儿便自告奋勇地当起了设计师,从整体装潢到局部装饰,处处体现着温馨和女儿的孝心。

    主持人:我手中拿到的这把钥匙,就是朱惠一家人5月8日刚刚领到的新房钥匙。经过两个多月的装修,这家人已经开开心心搬进了新房。我想问一下季师傅,你家的房子面积有多大?

    季正甫:实际面积是305平方米。

    主持人:搬进新房之后,当时一家人是什么样的反应?

    季正甫:当时我们一家高兴得不得了,喜悦的心情无法表达。

    主持人:那么以前的住房条件是什么样?

    季正甫:说了大家不要见笑,到冬天家里就像放了鼓风机,瓦片盖得薄,外面向家里钻风。到了夏天等于就在烘箱里面,晚上睡觉的时候,席子都是滚烫滚烫的。

    主持人:下面我们来问一下桑木村党委书记芦玲芳,我们从背景资料中了解到,第一期工程一共有107户村民搬进了新房。当时这107户的标准是怎么筛选出来的?

    芦玲芳:我们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在158户里面我们进一步筛选。筛选的条件第一个是危房户(旧房要倒的);第二个是大男大女户,急等着要结婚的。

    主持人:我们在现场看到,整个农民公寓很气派,很漂亮也很现代。当时建设农民公寓的资金是怎么筹集来的?

    芦玲芳:我们村有好几个厂,现在我们是采取的村企共建新农村的办法,由村骨干企业华鹏美亚特公司拿出2000万元来支持我们,启动我们新农村建设。他先垫资,我们以后收到房款再还给他。

    主持人:这确实也是一条很好的筹资渠道。我们还来问一下季师傅,您对现在整个桑木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满不满意?

    季正甫:很满意,因为我们村里有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想,为民所想;办,为民所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他们统一规划,分步落实,带领全村的人民致富,使全村的人民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主持人:季师傅认为现在桑木村的整个新农村建设取得这样的成果,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谈到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下面请泰兴市政府耿副市长给我们谈一谈,您认为我们广大的村级领导干部应该在群众心目当中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耿元进:我个人认为,做一个优秀的村干部必须具备“四个一”:一是要有一个崇高的信念和一个目标追求。崇高的信念就是强村富民。目标追求就是中央提出来的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第二个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按照这样一个总体目标,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财力状况,要精心组织、分步实施,有计划地来推进;第三个,我想作为村级组织,村干部应该有带领富、带头富的本领。村民在村级组织领导之下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最后一点,我想,作为一个村级干部、村支部书记,应该要有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如果我们村一级组织的干部,能够具备这“四个一”,应该说是一个合格的村干部。

    主持人:谢谢耿市长,应该说有了好的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新农村就有了主心骨。

    【背景资料】在泰兴市宣堡镇乔杨村,依靠绳网带生产加工发家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全村800多户村民中有280户从事绳网带的生产加工,有200多名供销员活跃在大江南北,有十几家绳网带生产加工企业。每年绳网带产业为乔杨村带来上千万元的效益。村民宗丽景介绍说,村民通过加工、组装绳网带,每年能为家里增加五六万元的收入,这在以前靠种稻麦两熟的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宗丽景的丈夫乔建生专门在外面跑市场、采购原料,宗丽景和婆婆在家里进行生产、加工,订单多的时候,还要请一两个工人帮忙。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乔杨村党总支书记乔向民来介绍一下他们的特色产品。

    乔向民:我手上拿的这个绳子,也就是我们乔杨目前绳网企业的一个系列的产品,叫柔型吊带。

    主持人:这根小小的绳子到底能吊多重的东西?

    乔向民:就我这个绳子能吊一个小汽车,它的承受力是6吨,坡度拉力可达20吨。

    主持人:那现在你给我们算一笔账,这根小小的绳网带,每年能为咱们乔杨村增加多少收益?

    乔向民:别看它看上去不起眼,在乔杨,整个绳网带的销售每年达9000万元,它给老百姓带来的利益可能要达到他们年收入的20%。

    主持人:下面的时间交给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和乔书记进行交流。

    观众:我想问一问乔书记,你们在建设新农村过程当中是怎样筹集资金的?


    乔向民:我们乔杨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筹措是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也就是老百姓出一点、能人捐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的办法。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泰兴市委农工办汤主任来谈一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农民应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汤明锋:新农村建设应当是两句话,一句话叫政府为主导,也就是说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投资是比较大的,近两年来,我们省市几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都接近1.5到2个亿。新农村建设第二句话叫农民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地挖掘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以及这个村范围内的各种积极因素。一是村集体出资,像我们乔杨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得比较好一点,特别他们绳网产业发达;第二是能人捐资,我们每个村都有相当一部分能人,搞各行各业的。我们村两委会就可以动员他们帮助解决部分资金;第三叫群众筹资,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第四,还可以实行老板垫资的办法。

    【背景资料】新街镇是黄桥老区的一个经济薄弱乡镇,2006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4270元,对照全面小康8000元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年底,镇党委、政府决定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不到两年的时间,全镇亩纯收入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就达到了6200亩,其中新增大棚设施种植面积4200亩。仅此一项,就带动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村民刘祥龙是高效规模农业的承包业主之一,在2007年7月份,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村里115亩土地,投资20多万元,搞起了大棚设施种植。目前紫茄、胡椒、黄瓜、刀豆等特色经济作物每年能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收益。

    主持人:这是新街镇高效规模农业的主打产品———紫茄,据我们了解,紫茄每亩的纯利润达到7000元左右,除了紫茄之外,像黄瓜、胡椒、西红柿等等一系列经济农作物使新街镇这片土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回报。请教一下刘师傅,紫茄卖得最贵的时候能卖多少钱一斤?

    刘祥龙:卖得最贵的时候一块七八一斤,普通的茄子跟它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目前这个紫茄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刘祥龙:目前我们紫茄的销售一路看好,主要是我们有以下几个渠道:一个是外地的客商到我们园区来拉货批发;第二个是我们园区在外地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窗口;第三个是凭我们的品牌和品质的优势逐步打入各大城市的超市。

    主持人:我们来问一下新街镇分管高效农业的卞书记,据了解,当初建设高效规模农业,提出这样一个规划设想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多村民不理解?

    卞金年:确实有很多农民不理解,当时是我们新街镇的负责人率先入股,打消了农户的疑惑。

    主持人:那在当时有没有听到过反对的声音?比如说,有农民说你们是不务正业,好出风头?

    卞金年:我们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之初,确实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我们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搞了多年,但是成功的不多,现在又来搞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是不是有这个必要来冒这个风险?

    主持人:我们来问一下耿市长,当时咱们的新街镇负责人率先入股来搞这个高效规模农业,当时泰兴市委、市政府是什么样的态度?

    耿元进:市里面当时对新街镇发展高效农业的模式,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入股发展高效农业还是充分肯定和支持的。现在新街发展高效规模农业这种模式已经得到省市各级领导充分肯定,是一种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带动农民直接致富方面应该说发挥了很好的效益。我们新街这个高效规模农业园区,不仅新街本身园区发展得比较好,而且已经辐射到周边乡镇,像胡庄、宣堡、元竹,所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此基础上建设泰兴市的高效规模农业园区,就是要放大新街这样一个亮点,辐射到周边乡镇,使更多的老百姓参与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得到更多的实惠。

    【背景资料】曲霞镇印达村是泰兴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印达村成立了以村民为代表、党员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班子,并在全村14个中心户选出了6名监督员。在工作中,他们常常是把会议开到清障的河边、拆迁的现场,甚至是村民的家门口,通过各种形式,把村庄的远景以及政策讲明讲透,使村民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

    主持人:我手上拿的这一本册子就是曲霞镇印达村人手一份的村民手册,在这背面我们看到非常醒目的20条宣传语。印达村的新农村建设得益于村民教育。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印达村踏上了文明、和谐、富裕的小康之路。下面,我们请教一下印达村沙书记,提高村民素质,村里采取了什么特色措施?

    沙志龙:过去,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很匮乏,我们以洋灯节、桃花节、河灯节、红灯节等四大灯节为抓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消除了一些消极因素,又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广大村民的向心力和自豪感。马上就要到农历七月三十河灯节了,古时候河灯节是敬鬼神的,确保河里的平安。我们把那个传统的文化节沿传下来,变成了我们的一个特色文化节。

    主持人:沙书记,以前到印达村去采访的时候,有很多村民说,你每天早上都是四五点就起床了,现在还是不是起这么早?

    沙志龙:新农村建设初期的时候,工作量比较大,需要环境整治、河道整治,还有环境卫生的管理。现在我是早上起来锻炼身体,自己把自己的家门口打扫干净。

    主持人:现在的工作量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沙志龙:现在轻松多了,我们新农村建设已经从建设转到了管理时期,工作量没以前大了。

    主持人:你看我手上的手册是从印达村带回来的。当时编印这样一本村民手册,有没有听过一些反对的声音,比如村民说你们搞形式主义等?

    沙志龙:开始的时候有好多老百姓,特别在环境整治过程当中,对草堆、对拆迁、对河道整治有反对意见,阻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召开了100多次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所有的村里的老干部、党员干部来主动参加。

    主持人:应该说村民们经历了从开始的不信任,到现在的支持、享受的过程。下面我把时间交给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在农民培训教育方面有什么一些好的点子、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沙书记交流。

    观众:现在农村存在的比如说打麻将、赌博成风、组织哭丧队等等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印达村在这些方面是如何处理的?

    沙志龙:我们这一块首先在村里面成立了一个文化协会,创建了自己的一个文化活动室,在里面可以下棋、打打扑克,也可以打麻将、看电视、上电脑、下棋、看书、看报,所以说我们村民的文化活动能够各取所需。同时我们由能人出资,村里面参与,群众自己组织成立了一个农民文化宣传队,我们借助这个文艺宣传队来宣传我们的20句话,通过有效的文化建设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主持人:也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凝聚人心,来让咱们村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好,节目的最后,我们请泰兴市著名书画家幸平先生为我们新农村建设现场书写一副对联:“富裕人家风光好,和谐社会气象新”,祝愿我们泰兴市的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谢谢各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