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红木版《清明上河图》问世

2008-07-30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本报讯 (记者姚翔 通讯员孙纪刚 李龙海)北宋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的市井生活。泰兴民间艺人陈余俊凭借手中的刻刀,花费6个多月时间,在13块巨型红木上再现了《清明上河图》。

    陈余俊今年45岁,家住泰兴市蒋华镇通石村,祖传红木雕刻。他雕刻的《清明上河图》由13块红木组成,长11米,宽2.2米,并附有题字和题诗。

    7月28日下午,5位壮年男子把陈余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摆放在陈家院子里,前来参观的人赞叹不已。陈余俊说,原画稿偏窄,雕刻出来没有原作好看,他稍稍放大了一些。

    陈余俊说,《清明上河图》的神奇之处在于,画家用极其繁复的笔法、精妙的细节和庞大的画面,勾画出北宋的生活原景。《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用雕刻技法“复制”这样一幅作品,难度非常大。

    “细节最难把握。一座桥有一百五六十个人,要把每个人的姿态全部雕刻得惟妙惟肖,相当困难。有一只船上有十几个人,要把船童、船窗雕得逼真,也不容易。”陈余俊在父亲和师兄弟的帮助下,5个人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业内人士估计,这幅红木雕刻价值40万元左右。

相关链接:

    《清明上河图》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