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深入解放思想 推动科学发展——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发言摘登

2008-07-28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力争早日融入苏南经济板块

中共靖江市委


 今年以来,靖江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苏中继续保持领先,进一步缩小了与苏南第二梯队 “领头羊”的距离。下一步,将牢固确立 “学赶苏南、后来居上”的目标追求,加快追赶苏南第一梯队。
    明确目标,后来居上。深入开展“四学”活动,即:工业经济学江阴,外向型经济学昆山,港口建设学太仓,城镇建设学张家港,致力打造一个更具实力、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的新靖江,努力实现以发展方式更优、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态更好为标志的 “后来居上”,力争早日融入苏南经济板块。
    审时度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靖江发展缺什么,我为发展做什么”大讨论活动,重点围绕解决 “会不会发展”、 “善不善创新”的问题,推进观念更新、开阔眼界思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创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转变观念,优化发展。着力构建具有靖江特色的 “六个结构”:一是形成科学的产业结构。二是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三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事业结构。四是形成适应发展的人才结构。五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结构。六是形成促进发展的和谐文化结构。

解放思想促发展 又好又快达小康

中共海陵区委

 今后三年,海陵区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持工业经济“第一方略”,大力发展机电、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光电等优势产业。到2010年,上述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90%以上。按照“城区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北大物流、学区大服务”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5%以上。
    二是着力打造经济发展载体。继续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海陵工业园、九龙台商工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城北物流园建设。今后三年,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实现翻番,园区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达60%以上。
    三是着力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年初确定的36个重点城建项目,着手排定今后三年重点城建项目,确保城市建设 “三年大变样”。加快推进 “城中村”改造和撤村建居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新 “5+1”实事工程,确保年内村庄环境整治到位,实现接引长江水达村全覆盖。
    四是着力构建和谐海陵。发展各类社会事业,解决群众子女上学、住房和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完善城乡劳动就业机制,帮助困难人群、困难家庭实现就业再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纵深推进 “法治海陵”、“平安海陵”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奋力追赶苏南第二方阵

中共泰兴市委


    泰兴市将确立 “学赶苏南、跨越发展”的新标杆,进一步调新发展思路、调强发展措施、调优精神状态,奋力追赶苏南第二方阵,力争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工业国税开票销售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三年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
    突出又好又快,推进经济发展大跨越。围绕开发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建设大园区,立足 “好”字,突出 “快”字,快速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突出统筹发展,推进城乡面貌大变样。围绕 “老城出新、新城更新、节点展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市。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双创”工作为契机,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大气的中心城市新形象。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小城镇和农村公用设施建设步伐,使泰兴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
    突出发展惠民,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稳定安全等事关民生的问题。

发展临港经济 建设滨江新城

中共高港区委


 滨江是高港的特色,临港是高港的优势。高港区将扬滨江临港之长,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调好规划。在城市建设方面,致力打造更美、更精的滨江港城区,重点规划建设三大片区:滨江新城片区、大桥取土人工湖商住片区和雕花大楼景观区。在产业规划方面,致力做优、做强园区经济,加快完善 “一区三园”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规划。永安洲工业园高起点建设临港经济板块。扬子江医药产业园以大健康理念,招引医疗保健产业,形成医药城南园特色,呼应北园。科技创业园承载镇、街 “飞地开发”工业项目,形成项目布局合理、配套功能齐全的工业集中区。
    调优机制。一是创新产业集聚机制。推进 “飞地开发”,理顺利益分配关系,调动镇、街道、企业围绕主导产业招引项目落户园区的积极性;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城区和乡镇工业小区企业 “退二进三”,将新上项目进园发展。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全面清理、整合、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城市投资管理公司,做大富康担保公司,提升融资水平。三是创新培大育强机制。区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左右资金奖励企业上市融资、增加财政贡献、推进技术进步。四是创新城乡建设管理机制。对旧城改造实施投资、拆迁、建设、利益主体一体化运作模式。

力争三年赶上苏中第一方阵

中共姜堰市委


    姜堰市将紧扣 “践行科学发展观、追赶苏中第一方阵”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全年目标,确保2009年达小康,努力实现三年大变化。
    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解放。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跨越发展意识,力争三年全面赶上苏中第一方阵;二是争先进位意识,各镇各部门、各行各业多拿单项奖、单打冠军;三是改革创新意识,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四是求真务实意识,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任上创出业绩,离任时留下口碑。
    坚定不移加快项目招引。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定向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实施企业招商、以商引商,充分调动企业招商积极性,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力争今年有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3年内新增2个至3个上市企业。
    坚定不移打造特色产业。做响生态农业品牌,着力打造沈马线两侧高效农业产业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石油装备、新能源两大龙头产业和汽车零部件、船用配件、钨钼加工三个特色产业。突出发展旅游业,今年创成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坚定不移加强城乡建设。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与泰州主城区衔接;城市建设务求三年大变样。
    坚定不移优化社会建设。致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致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在民生问题上坚决不欠账。

坚持“五个突出”推进跨越发展

市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医药园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和这次市委全会的具体部署,努力实现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建好国家高新区、成为经济新亮点”的奋斗目标。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构建“五大中心”:生物化学药物研发集聚中心、CRO产业集聚中心、细胞治疗研发产业化集聚中心、医药成果落地申报集聚中心、医药标准制定颁布中心。
    全面提升项目集聚能力。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基地:疫苗产业基地、化合药新型制剂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中成药提取产业基地。
    全面提升科学发展能力。统一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实现投资集约化和效能最大化。加强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原料采购、市场开拓和科技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项目用地,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全面提升设施承载能力。完善生物医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连锁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规划建设东方小镇、人才公寓和居住小区,为高层次人才来园区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生活以及商业商务环境。
    全面提升环境竞争能力。按照 “身份零以下、服务零距离、目标阶段性零起步”的服务理念,建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新药创制服务中心和项目配套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确保不让高端人才干低端的事。

学苏南赶沿江 奋力缩小差距

中共兴化市委


    兴化今后发展总的目标定位是:第一步,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苏中第一梯队的发展水平,实现三年发展大变化;第二步,再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争取赶上苏南第二梯队,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当前首要任务是瞄准苏中第一梯队,学苏南、赶沿江,奋力追赶,缩小差距。
    坚持特色发展。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产值三年翻番,超1100亿元,财政收入五年翻两番,达100亿元。
    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环境整治先行村、村庄绿化合格村、平安创建达标村等“四村同创”推进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行强弱乡镇挂钩结对帮扶,通过一年半的时间“消灭”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乡镇。
    坚持水文一体。突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突出板桥民本文化、水浒文化传承,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兼顾,人文建设与生态旅游结合,人与水、人与自然融合。紧扣水环境保护、文化建设这两个城市之魂,有序推进金东门明清古民居群、东岳庙等项目的修缮改造。
    坚持民生为本。举全市之力实施振兴兴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市社会救助中心服务民生 “超市”功能,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大纵湖、徐马荒、水上森林等西北部原生态保护区建设。完善 “大防控”体系,优化 “大调解”机制,推进 “大接访”活动,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动真碰硬抓整改 优化环境促发展

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作风办将按照市委全会的要求,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和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措施,顶真碰硬,力争短期见效,为泰州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良的作风保证。
    坚决整治机关部门各种危害和阻碍发展的不良行为。具体做到 “三个坚决”:坚决查处为了部门的利益人为设置或抬高门槛的问题;坚决查处执法不公、不作为或乱作为、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诺不践等问题。
    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在优化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设立 “机关作风110”全天候投诉平台,第一时间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最快速度受理投诉举报,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和密度,组织监督员和四市二区监督点的代表,对机关实行不定期暗访,及时了解和掌握机关作风建设的日常状况。
    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约束机制。重点强化对具有行政审批权、资金支配权、收费处罚权岗位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研究制定 《公职人员损害经济发展行为处理办法》、 《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追究实施办法》、 《对涉企部门、岗位的监督管理办法》、 《有效投诉件处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