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也是当前教育界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要从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教育的重大意义,着力探究和谐教育的实施路径。 政府作为主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正确认识和定位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落实,有效保障各类教育合力的形成和有效发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宏观调控行为,必须深化以教育人事、教育经费机制创新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教育和谐发展营造法制环境;必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规范和落实对区域教育资源的调配职能,从政策、法律范畴完善教育人事和教育经费管理机制,拓宽教育融资渠道,丰富教育投资源头;要通过整合政府、社会、民资三个层次的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明确本级政府和乡(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形成社会、企业、群众办学的强大合力。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管理和指导主体,必须从注重行政命令向指导、服务转变。要加强对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的研究,使教育行政部门成为业务性的指导者和行政性的服务者。积极发展教育中介机构,创新教育领航载体,构建完整的教育指导体系,如建立并发挥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经费核算中心、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人与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社区、产业集团的互动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理论知识传授优势,弥补缺乏实用技能的弱势。 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的科技素质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以科技优势建立知识经济的更新平台,保持区域教育的竞争力,保证在新一轮教育竞争中稳操胜券。要实施带动战略,依托“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构筑教育资源高地,引领区域教育向更均衡、更优质、更公平的方向发展,提升区域教育品位,发展区域教育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建峰填谷、扩大优质教育总量。我市可以城区为中心,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地区为基点和增长点,实施组团式发展,搭建优质教育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性调整,将城区发展成为全市教育的优质教育示范区,使各类教育在集聚优质资源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发展,并以此推进和建立区域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能,逐步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教育体系。 要充分发挥教育监督部门的职能,以“强化督政,宽松教育环境;完善督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建立督导评估公示制度、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教育评价制度、教育督导科研制度,以机制的多样性应对问题的复杂性。 总之,只有在城乡教育、校际教育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方面得到了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体现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和谐,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者单位:泰兴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