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特约记者 张建荣 通讯员 吴振国)泰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全市16个乡镇工业集聚区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归并,以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位优势突出的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和城区、虹桥、黄桥、城东工业园为载体,着力打造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板块,构筑集约发展的高地。力争到“十一五”末,把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建成双百亿园区,其他四个园区建成百亿园区,园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
从遍地开花到“飞地”开发
“散、乱、杂!”泰兴市外经贸局局长生国权用3个字概括过去工业集聚区遍地开花的状况。 “散”:当时,全市22个建制镇中有16个工业集聚区,几乎家家有园区,部分园区占据了大片土地,却只有很少的企业进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产业结构雷同,不能形成规模产业和特色产业;“杂”:布局混乱,相互争项目、争资源。 2006年,泰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一区四园”,并出台《意见》鼓励各乡镇将招引项目按产业特色,进入“一区四园”;除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外,在税收分成和考核上仍归招引项目的乡镇所有。 泰兴市委、市政府同时明确,“一区四园”均为政府派出机构,实行与所在乡镇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各园区管委会主要承担园区内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与实施,以及相关服务工作。园区社会事务、农村工作和征地拆迁安置等,则由园区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一区四园”管委会分区操作,独立运行。 资源整合,形成了“一区四园”吸纳大项目的强磁场效应。当年,全市新上的18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集中在“一区四园”。今年7月,又有23个重大项目在“一区四园”集中开工,投资总额达16.5亿元,涉及造船、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医药、建材、机电等十多个领域。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为防止“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泰兴市适当提高了“一区四园”项目门槛。对项目投资额低于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进入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项目,每亩土地投资额不得低于160万元人民币,每百米岸线投资额不得低于5亿元,同时拒绝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3000万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和污染相对较重的化工中间体项目。 生国权透露,除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外,该市其他地方不得新上化工项目,现有化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开发区,并严格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江苏省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做到增产不增污。 “同时,充分发挥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将优质资源配置给‘一区四园’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一区四园’招引旗舰型、龙头型、环保型项目。” 泰兴市副市长、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云告诉记者,作为“一区四园”的龙头,泰兴经济开发区制定了《产业链招商指导手册》,依托现有的氯碱、油脂等产业链开展“前伸后延”式招商,努力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摒弃“大呼隆”招商模式,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全方位招商向按规划定位招商转变;严格控制进区项目门槛,对现有从事染料、医药、农药中间体产品生产的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对限期治理、整改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予以关停,腾笼换鸟,将环境容量让位于非化工产业项目,提高环境质量、降低COD总量,实现“绿色GDP”快速增长。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
经过资源整合和产业归并,“一区四园”顶天立地的支撑作用明显。据泰兴市外贸局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一区四园”实施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45个,完成投入25.78亿元,占该市项目实施总量的96.7%;注册协议外资2.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05万美元,分别占该市的96.3%和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