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全市有3989名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本科起分线。这是一个让泰兴人惊喜,外地人惊讶的数字。
在分析今年泰兴高考取得“三项第一”的原因时,来自黄桥老区的一位学生家长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地方出一个高考状元,只能说明这个学生智商高。但泰兴有这么多学生考上本科,并且60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特多,这充分说明了这个地方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泰兴教育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我觉得就是这里的每个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都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到公平、均衡的教育。” 把农村学校建得和城里学校一样漂亮 推进教育公平首先要解决城乡教育差距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泰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五年来,该市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一无两有”、布局调整、“三新一亮”等重点工程,每年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投入的资金都在3000万元以上。2005年,该市又投入近5000万元,高水平实施了“六有”和“校校通”工程。2006年,投入近2000万元,顺利实施了全市初中“四配套工程”。今年,正全力实施小学“四配套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泰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资源配置已经实现了基本均衡。 珊瑚镇作为泰兴东部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乡镇,近年来,该镇每年的教育投入都达两三百万元。去年该镇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对珊瑚镇中心初中加大投入力度,兴建了一幢教学楼和一幢实验楼,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了办学效率。 城乡教育均衡关键是教师 有了教学楼、有了实验室、有了电脑、有了崭新的课桌椅,就是公平教育吗? 泰兴市教育局局长朱玉林说得很干脆:“实现城乡公平教育,最关键的是要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泰兴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特别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规定。如今,泰兴所有城区小学、乡镇中小都和村小建立起了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教育共同体”,初步实现了三个方面的一体化:一是师资配备的一体化,打破校际界限,统筹安排教师课务,统一实施教师培训,中小教师定期按比例到村小,村小教师定期到中小任教;二是督导评估的一体化,按照素质教育的量化指标,对双方成绩进行“捆绑”考核;三是学校管理的一体化,中小把村小的校园管理、工作纪律、队伍建设等纳入中小的管理范围。 从2005年起,泰兴市新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70%以上被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大大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的现状。针对农村学校缺乏学科“领头雁”的现状,泰兴市采取导师引领模式,对农村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跟踪培训。他们还利用“校校通”设施,初步实施“名师课堂共享工程”,将城区名师的教学录像存放到教育信息网的平台上,让所有农村学校都能利用网络享受优质的名师资源。 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只要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责。”朱玉林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为了不让贫困学生失学,泰兴市建立了完整的助学机制。一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暂行办法》,具体明确了资助的对象、条件、标准以及组织实施的办法。二是在高中阶段建立助学金制度,所有高中每年都从学费中提取不低于10%的经费设立助学金。三是对考入高校的贫困学生进行重点资助,资助标准为本科生每生一次性补助3000元,大专生2000元,中专生1000元。“一项好政策就像一片阳光,助学政策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了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发愤读书,励志成才!”一位刚考入高校的贫困生由衷地吐露出他的心声。 在彻底消除各个学校自行设置的“实验班”、“重点班”的基础上,泰兴市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广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努力实现从教育起点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季文才 张建荣 杨炳庚 蔡春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