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改善民生要从具体的实事抓起——访泰兴市委书记曹苏民

2007-04-09 来源:泰州日报 浏览次数:
    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特约记者 张建荣 通讯员 吴振国)“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泰兴市委书记曹苏民4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曹苏民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也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不关注民生、不重视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曹苏民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能喊在嘴上,停留在认识层面,必须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抓起。就泰兴而言,首当其冲的是抓好“长江水工程”的实施,尽快让全市人民喝上干净卫生的长江水。从2001年起,泰兴相继组织实施了泰(兴)黄(桥)清水输水一期工程及周边部分乡镇管网延伸接水工程,到2006年底,受益人口达30多万人。年内启动泰黄清水输水二期工程,力争明年解决东北部黄桥老区60万群众的吃水问题。
    继续组织实施“金桥工程”,解决农村路通桥不通的问题。从2004年起,泰兴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改建、新建农桥180座以上。今年是实施“金桥工程”的决战之年,将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机制,全面完成4年目标任务,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年内安排财政支农资金1.55亿元,全面实施高效农业、小康村建设、现代农民培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等五大工程,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同比增长11.9%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生活污水管网“并联式”向居民小区延伸,集中收集、集中治理;建设一批街头小游园,方便市民休闲娱乐;搬迁建设新客站,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继续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充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施特困农民全免费、包就业培训。进一步降低门槛,将更多社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实现农村低保提标扩面。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征地补偿费拨付机制,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用使用分配的监管,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继续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和补偿标准,不断完善大病医疗保险政策。
    “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发展作支撑。”曹苏民说,我们已将追赶的目标定位于苏南发达县市,目前要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向高处攀,与强者争,跟快的比,奋战3年,确保到2009年以市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60%以上的村(居)达省定小康标准。今年新增财力主要投向新农村建设、新“5+1”实事工程、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等民生领域,预计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将增加1.7亿元。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曹苏民说,“只要我们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就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实现学赶苏南、快速崛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