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常国梁 特约记者 张建荣)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了解到,6月上旬,泰兴被省经贸委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这是我市唯一入选的县级市。该市将在省和泰州市的指导下,进一步细化资源产出率、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能耗、水耗、主要原材料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方面的目标,力争万元GDP能耗5年内降低20%。 据了解,在试点过程中,泰兴将总结推广过去的成功做法,全力构建三大“资源循环圈”。 一是推广“黄能模式”,构建企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圈”。黄能集团是泰兴的一家热电企业,年消耗原煤16万吨,产生粉煤灰4.32万吨。大量粉煤灰的产生,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企业处理成本。后来,企业投入2000万元,上马了年产5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项目,将粉煤灰“变”成了优质水泥,年新增产值8700万元、利税1600多万元。 二是推广“开发区模式”,构建企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圈”。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相互循环利用对方生产中产生的废弃料,作为自己的原料提炼成品。外商独资企业新浦(泰兴)化工公司在生产烧碱、盐酸等基础原料和氯化苯系列产品过程中,每个月约产生50吨氯化苯废渣。区内泰兴中染化工公司和泰兴塑料化工厂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一种中间体,每年增收44万元以上。 三是推广“银杏综合治理模式”,构建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圈”。泰兴银杏定植数居全国首位,果能食,叶可作医药原料。全市12家深加工企业,把从银杏叶提炼医药原料黄酮及白果精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叶渣,转为生物农药、有机肥,实现一、二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