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江苏泰兴:“三清”扮靓新农村

2005-10-27 来源:转载 浏览次数:

 

 

顾明华 张建荣 陈梅

 

 

 

 

 

 

  在江苏泰兴市七圩镇镇区南侧,有一座新近落成的小洋楼,主人名叫吴天白,是一位台湾客商。提起何以定居七圩?吴天白答道:“七圩人好,环境更好。我还把夫人、老母亲和岳母接了过来。”

  据七圩镇党委书记刘国成介绍,七圩的良好人居环境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开展的“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活动。

  近年来,尽管泰兴实施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80%以上的农民住进了“小洋楼”,但不少农民仍习惯垃圾乱倒、家禽乱养、柴草乱堆、污水乱排,农村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今年3月,泰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活动,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0万农民告别陋习

  泰兴是著名的“生猪之乡”,年上市量超过百万头。以往,农民习惯一家一户的分散式饲养,人畜混居,环境污染严重。

  为建设清洁家园,今年初,泰兴市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兴建“养殖小区”,将各家各户分散饲养的生猪“集中居住”,告别又脏又臭的猪圈。对建成的养殖小区,按基础设施投资额的15%予以补贴。据了解,全市24个乡镇新近建成30个生猪“养殖小区”。其中,横垛镇钱荡村的生猪“养殖小区”存栏规模达4000多头。

  不仅养猪,养鸡养鸭也如此。古溪镇常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全村建起200多个养鸡场,年饲养量达28万羽。没有1只鸡散养,农民的家前屋后没有一处有鸡粪。村党总支书记陆华生说,每个养鸡场用的都是电动刮粪机,鸡粪全部外销,既清洁环境又增加收入,一年光鸡粪就能卖几十万元。

  “清洁家园”让60万泰兴农民一步步告别陋习,露天粪坑少了,沼气池多了,种惯了粮食的泰兴农民不少也在家前屋后种起了花草……

  农村兴起“城管队”

  古溪是泰兴东部偏远乡镇,这里有支“城管队”,20多名队员负责全镇8个村的垃圾清理、路道管护、水面清障、绿化维护等工作。

  往年,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村常常因秸秆焚烧而浓烟阵阵,熏得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甚至引发火灾事故。而今年夏收期间,古溪镇“城管队”组织专人24小时巡逻,彻底杜绝焚烧秸秆、在公路上打谷晒粮等不文明行为,确保道路

  路面整洁、绿化带生长正常。

  在泰兴市24个乡镇几乎都有这样的“城管队”。他们在农村异常活跃,被农民亲切地称作“农村环境守护神”。泰兴镇的“城管队”可以说是支“杂牌军”。他们中有鱼塘承包户,负责定期清洁河道;有村干部,他们是分工村民小组环境卫生的第一责任人;有专职垃圾清运工,对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分工管护区域的环境维护并视工作情况直接与报酬挂钩。

  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兴,不少老党员、老干部还自告奋勇担当起农村环境的义务值勤员。蒋华镇崇福村80多岁的老党员朱龙文是他们中最典型的一个。每天一大早,老人都拎着个塑料袋,村前村后转一圈,见杂物就清、见垃圾就捡。

  江苏省文明村———蒋华镇六圩村村民刘大妈高兴地说:“家门口有垃圾箱,镇上有垃圾填埋场,还有一支为我们服务的‘城管队’,逼着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谁也不好意思再乱扔乱倒垃圾了。”

  “龙须沟”变“清水河”

  水中鱼虾嬉戏,河面碧波荡漾,岸边花红柳绿……这是蒋华镇镇区刚刚整治一新的青年中沟。很难想像,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条被称为“龙须沟”的废水沟。

  据介绍,这条沟是附近上百户居民、学校和10多家企事业单位污水、污物的排放处。长期以来,沟坡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沟中长年黑水流淌,垃圾漂浮。以往这个时节,这里蚊蝇纷飞,臭气熏天,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

  今年5月,蒋华镇筹集45万元专项资金,首先对水沟清淤,再铺设大口径排污管,保证居民生活污水能通畅地排出。在此基础上,组织垃圾清理、填埋,最后在上面覆盖上新土,种上花草。经过近1个月的紧张改造,昔日“龙须沟”变成了“清水河”。每天早晚来此散步的群众陡增。

  涓涓清水改善了农村环境,更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泰兴镇在短短10天内,4500多个劳力齐上阵,清运垃圾6500多车,清理水生植物面积28万平方米,清障护坡58公里,将全镇境内的2条干河、28条中沟、37条生产沟、86条庄河全部清理了一遍。

  今年以来,仅泰兴就有100多条“龙须沟”被改造成清水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5年07月11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