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溪镇《九天织锦梦,绘就中国航天人的时代答卷》☆
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从望月、奔月到揽月,中国探月工程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的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嫦娥一号”开启中国探月篇章,“玉兔号”月球车首次烙下属于中国的月面印记,“嫦娥四号”首次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嫦娥五号”携月壤凯旋而归……回望探月历程,中国的探月工程团队不断创造“世界首次”,填补人类探月空白。二十春秋绕落回,凝聚着我国航天人心血的“嫦娥”奔向浩瀚宇宙,在月亮上留下汉字的灵秀。 看似寻常最奇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我国探月工程实施以来,一步步从“跟跑”“并跑”到实现局部“领跑”,从举头望月到问鼎广寒,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以技术突破为基石,架起“鹊桥”破解通信难题、让探测器“熬过”月夜、高精度自主控制实现“太空芭蕾”等核心技术,推动航天事业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在浩瀚太空书写新的传奇。“嫦娥”探月、“羲和”驭日、“夸父”逐光、“北斗”指路,无数瑰丽神话变成看得见的现实,用宫商角徵羽组成最磅礴的太空交响。 航天员无畏艰苦的卓绝付出,航天人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这是对星辰大海的深情奔赴,也是航天精神的时代绽放。从“两弹一星”元勋到“嫦娥”团队90后工程师,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基因融入血脉。文昌发射场上彻夜不熄的灯火,西安测控中心此起彼伏的调度指令,航天员训练中心离心机里的8G超重训练……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正要变成跨越星辰的壮丽诗行,在浩瀚中构成卓越的航天精神谱系。在逐梦太空的新征程上,更要大力弘扬探月精神,接稳历史的“接力棒”,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勇争先、以脚踏实地的韧劲埋头苦干,既要胸怀“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又要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浩瀚太空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诗篇,飞天探月的梦想深植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未来,中国航天将无限可能逐梦苍穹,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自立自强、勇毅前行,飞天脚步也将会迈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