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农历 3月11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河失镇《清明踏青正当时,绘就江苏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04-03 作者:季艳萍 浏览次数:81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在万物复苏的春光里,江苏以一场文旅产业的“春耕”行动,为这个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4月1日,《2025年江苏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名录》的发布不仅揭开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79个重点项目蓝图,更勾勒出一幅“诗与远方”深度交融的文旅高质量发展画卷。

文旅项目激活传统文化基因。清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承载着慎终追远的记忆与亲近自然的智慧。江苏此次发布的文旅项目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南水乡古镇保护等项目,恰与清明文化形成精神共振。如扬州三湾生态文化园二期工程,将运河遗址保护与沉浸式文化体验结合,让游客在踏青中触摸“流动的文化血脉”;苏州推出的“数字园林”项目,通过AR技术复原古典园林的四季变迁,使清明赏花的传统习俗跨越时空界限。这些项目并非简单的景观再造,而是通过科技赋能与文化解码,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代文旅场景中焕发新生,实现“清明祭扫追思先人”与“文旅体验传承文明”的价值共鸣。

项目矩阵助推经济提质升级。从项目结构看,“竣工+在建+新开工+储备”的四级梯队,形成“竣工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特别是12个新开工项目中,智慧文旅综合体、数字创意产业园等新业态占比超六成,展现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值得关注的是,在年度226.53亿元投资计划中,国企与民企形成“双轮驱动”:中船蓝海星文旅城等“大国重器”转型项目,与常州恐龙园沉浸式体验区等民企创新项目交相辉映。这种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格局,既保障了重大战略项目的实施,又激活了市场微观活力,为清明文旅消费从“节日爆发”转向“常态繁荣”奠定基础。

区域协调绘就全域旅游新图。从项目区域分布看,苏南占比50%、苏中30%、苏北20%的格局,既体现经济发展梯度,更彰显协调发展的战略定力。在清明文旅市场,这种布局正催生差异化体验:苏南的南京牛首山数字文旅基地聚焦科技赋能,苏中的南通张謇故里文化园深挖历史文脉,苏北的宿迁皂河古镇保护开发突出生态本底。通过高铁网络串联,全省正形成“3小时文旅圈”,让“清明一日游”升级为“深度文化体验游”。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跨省文旅线路的互联互通,将使江苏的清明文旅市场从“城市盆景”变为“区域风景”。

江苏文旅产业项目名录的发布,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富春山居图”,既有对历史文脉的深情回望,也有对未来发展的前瞻布局;既有科技赋能的创新锐气,也有生态优先的战略定力。当传统节日遇见现代文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项目投资的数据跃动,更是一个文化大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