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思乡《“共享奶奶”,开启“一老一小”的双向奔赴》☆
日前,杭州上城区九华社区推出的“共享奶奶”火了。由志愿者奶奶组成团队,为社区内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接送服务,缓解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焦虑。杭州萧山的网友留言,建议进一步推广“共享奶奶”模式。“共享奶奶”模式通过温暖传递,倾情解锁“一老一小”温情密码,值得广泛推广。 幼有所托,以爱之名链接“夕阳”与“朝阳”。国家统计局官网信息显示,我国目前双职工家庭占比超过了70%,许多家庭的祖辈因居住异地、身体欠佳等原因无法提供支持,导致部分双职工家庭面临放学后无人接娃的难题。各地虽推行了不同类型的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托管班”,但仍然有很多家庭为孩子每天的接送犯愁。而“共享奶奶”的出现彻底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边是社区的很多退休老人有时间、有爱心,一边是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接送难题,“共享奶奶”唤醒并凝聚人们彼此间的情感,不止是跨越血缘的陪伴,更是链接人心的情感纽带。 互惠互助,实现“老有所为”向“老有所乐”的跨越。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许多低龄老人退休后陷入“社会角色缺失”的焦虑。对退休在家的老人而言,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发挥余热、实现价值、赢得尊重,同时也收获了孩子们的陪伴,丰富了老年生活,拥有更多回报社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近年来,国家强调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开展银龄行动,促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激活“活力老人”的潜能,使其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部分地区在社区建设“一站式”养老服务中心,整合医疗、文娱、康养等功能,方便老年人就近参与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让老年人发挥余热、乐在其中。 柔性创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幸福路径。传统行政化社区服务难以精准对接个体需求,而“共享奶奶”模式通过社区搭台、居民自治、公益组织参与的方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如今,“共享奶奶”在各地相继推广,这种互惠互助的公益模式,是对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社区在深入挖掘平台潜力基础上,充分利用品牌效应不断拓展服务,创新探索“共享奶奶”服务模式,通过“老带小、小伴老”的形式,形成以“共享”为理念的互助型公益服务模式。这样温情的邻里互助,慢慢地在社区形成了正向循环。未来有望将这种互助模式拓展到全龄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上来,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循环,用更多“共享”的情感互助、行动互助,为基层治理、社区共建助力。 “共享奶奶”模式很好地诠释了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是一项银发老人、家庭、社会共赢的公益互助活动,值得在各地区大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