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农历 3月20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张桥镇《春潮涌动处,解码乡村振兴的文旅方程式》

2025-03-28 作者:朱希 浏览次数:49

2025年全国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黄山启动,32条“花期乡遇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的春日盛景,百村百味行动则让乡土美食登上文旅舞台。不仅是对春日经济的精准把握,更折射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变革。从皖南古村落到胶东渔家乐,从赣北油菜花海到滇西梯田秘境,这场春日的文旅盛宴,正以”为媒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用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书写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篇章。

从“沉睡资产”到“流动价值”,以文化创新突破资源边界。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乡土文化资源亟需突破“静态展示”的桎梏,通过创造性转化实现价值跃升。江西婺源将《天工开物》古籍与江岭梯田油菜花结合,推出“古法榨油研学游”,游客在花海中体验传统农耕技艺;河南洛阳将牡丹文化节升级为“牡丹数字生态展”,通过AR技术重现武则天赏花盛景,带动周边民宿预订量增长73%。这些案例的核心在于“文化解码”与“体验重构”。婺源将视觉景观转化为文化生产场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洛阳则通过科技赋能突破花期限制,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乡村旅游已从简单的观光拍照升级为文化体验、生活方式的深度交互,沉睡的乡村文化资产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资源。这种转变要求我们既要保持乡土文化原真性,又要创新现代表达方式,在保护与开发间寻找动态平衡。

从“流量经济”到“价值链经济”,以场景革命激活消费潜能。当“打卡式旅游”遭遇审美疲劳,消费场景的深度创新成为破局关键。云南罗平打造“菜花经济生态圈”,游客可认领油菜田参与“云种植”,收获的菜籽油直供城市餐桌,衍生出的蜂蜜研学、花海瑜伽等项目带动综合收入超2亿元;重庆巫山推出“李花认养+慢直播”,3万棵李树尚未开花便被认养一空,认养者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参与果树管理,衍生出“花果盲盒”等文创产品。罗平将农业产业链与旅游消费链无缝衔接,巫山则用数字化手段重构“人与土地”的情感联结。其本质是通过“场景赋能”,将单一景观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生态系统。面对消费升级趋势,各地需构建“核心吸引物+衍生服务链”的产业生态,将游客的瞬时消费转化为持续价值创造。

从“资本主导”到“共建共享”,以制度变革保障发展公平。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资本下乡、农民失语”的困局。宁夏固原山花节推行“生态共治协议”,村民组建“花田护卫队”参与环境维护,按贡献度分享门票收入的30%,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双赢;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实施“资源入股制”,农户以土地、老宅、技艺等入股,2024年户均分红达1.5万元,景区投诉率下降60%。固原通过“权责对等”重塑利益分配逻辑,常德用“资源资本化”保障农民话语权。其突破性在于将乡村发展的主导权交还给村民。未来,要用制度创新保障农民主体地位,让旅游红利真正惠及每个参与者。

从黄山的春日启程,这场文旅实践已超越季节限定,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注脚。当文化基因转化为产业密码,当乡土资源升维为消费场景,当制度创新重构发展逻辑,乡村振兴便不再是单一路径的探索,而是多元价值的共生。未来,需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科技革命,以更包容的机制激活主体动能,让每一朵花开都成为城乡共富的种子,让每一次相遇都孕育文明传承的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