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镇《央企领航,重构“AI+”数字经济新赛道》☆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成果媒体通气会,透露中央企业已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超500个场景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并初步落地一批高价值场景。这一动向标志着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正加速推进,不仅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日趋激烈,央企作为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其“AI+”专项行动的深化,既是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 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激活产业创新生态。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深厚的行业积累。从工业制造的智能质检到能源电力的故障预测,从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到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央企通过开放场景、搭建合作平台,不仅推动了自身效率提升,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中国中车为例,中国中车打造的工业人工智能赋能平台,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核心环节,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这种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落地模式,避免了“为AI而AI”的盲目投入,确保了技术应用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央企的场景开放策略,既是对社会创新力量的信任,也是对市场化协作机制的优化,有助于形成“技术—场景—产业”的良性循环。 以数据要素为基石,筑牢AI发展根基。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是数据,而央企在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工业制造等领域积累的海量数据,正是其发展AI的独特优势。中国电信的“星海大数据”、中国移动的“梧桐大数据”等标准化产品,不仅服务于企业内部,更通过数据共享赋能行业。国资委提出“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这一举措直击当前AI训练中数据碎片化、低质化的痛点。数据的价值在于流动与共享,央企通过参与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投资专精特新数据企业,正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规范化与规模化。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开放并非无条件的“裸奔”,而是要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价值释放。央企在数据治理方面的探索,既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以算力技术为支撑,抢占“根技术”制高点。人工智能的竞争,本质上是算力与算法的竞争。央企在智算基础设施上的布局,如中国移动“九天”、中国电信“星辰”等千亿级大模型的研发,展现了其在技术攻坚上的决心。国资委强调“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这一方向至关重要。当前,全球AI产业链仍存在“卡脖子”风险,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底层框架等领域。央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人才引育机制,能够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中国电子在数据元件及工具链上的创新,就是从底层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重要尝试。算力筑基不仅是硬件堆砌,更需软硬协同、生态共建,央企的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投入,正是破解短期功利主义的关键。 央企“AI+”专项行动的深化,既是顺应科技浪潮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场景落地到数据共享,从技术攻关到生态共建,央企正以务实行动诠释“国之重器”的担当。未来,随着更多高价值场景的涌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央企的“AI+”实践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