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农历 3月20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分界镇《守护民族文化瑰宝,共筑文旅健康之路》☆

2025-03-25 作者:分界镇 彭欣蓉 浏览次数:47

“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这里的文化、风光、民俗都非常吸引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习总书记的话正确揭示了文化和旅游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而旅游业则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民族特色文化是文旅融合的璀璨明珠。民族特色文化宛如一座蕴含无尽宝藏的宝库,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舞蹈和传统技艺,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更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例如,藏族的唐卡艺术,以其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宗教寓意,展现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传承着蒙古族人民勇敢、豪放的民族精神。这些特色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精神标识,更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纽带,让每一个族人在文化的滋养中找到归属感。

文旅产业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力引擎。贵州肇兴侗寨和云南丽江是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肇兴侗寨以侗族文化为核心,打造了集民俗体验、文化展示、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丽江古城在保护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旅游商业,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文旅融合正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两端。在文化传承方面,它成为民族特色文化传播的有力助推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物质基础,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从经济层面看,文旅融合带动了就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族文化,从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经济支持。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持续健康发展是文旅产业的必由之路。在文旅产业发展进程中,妥善处理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的开发。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破坏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例如,一些地方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时,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对民族文化进行了随意的改编和扭曲,使得民族文化失去了其原有的韵味和价值。政府应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投入,引导和规范旅游业的发展。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社会各界应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活动。

民族特殊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旅游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在保护和传承民族特殊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民族文化瑰宝,共筑文旅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