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农历 3月20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张桥镇《双向赋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现代化突围》

2025-03-20 作者:徐颖 王小霞 浏览次数:6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强调:“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非遗创新转化,让文化基因“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凝固的历史记忆,也是奔涌的文化血脉。在江苏苏州镇湖苏绣小镇,“90后”绣娘张雪通过直播让苏绣走进千万家庭,带动500多名绣娘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安达组合将呼麦、马头琴融入电子音乐,让游牧文化在纽约林肯中心响起……非遗传承不是“冷冻保鲜”,而是创造性转化。正如肇兴侗寨“蜡染工艺嫁接跨境电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文化从“陈列馆”走向“生产线”,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模式的探索,非遗的“活态传承”将展现出更丰富的可能性。

生态价值重构,让乡土资源“火”起来。乡土资源的现代觉醒,本质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义。这样的价值重构,正在重塑中国乡村的发展逻辑。云南景迈山千年古茶林申遗成功后,村民岩三砍将自家茶厂改造成“茶旅综合体”;福建南靖土楼引入“数字管家”系统,实时监测98座世遗建筑的温湿度;陕西袁家村用“非遗美食街”激活关中民俗……乡村振兴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价值的再发现。当梯田变成“云端农场”、山歌化身“数字藏品”,绿水青山便真正成了金山银山。要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共识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夯实根基。

治理效能提升,让发展动能“强”起来。制度创新的价值在于激活传统治理的现代基因。乡村振兴的治理变革,既要根植乡土智慧,更需注入时代活力,方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广东潮州陶瓷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攻克“冷等静压”技术,日用瓷附加值提升5倍,占领全球高端市场35%份额。技术突围的背后,是制度设计对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既需“看得见的手”精准护航,也要“看不见的手”激发市场活力。要拒绝“拿来主义”,让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融合,实现制度优势与文化自信的协同共振,让传统治理智慧焕发现代生机,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乡土根基。

站在时代的潮头回望,从苏绣丝线连起的共富图景,到景迈茶山飘出的产业新芽,再到潮州窑火淬炼的科技之光,乡村振兴的文化叙事早已突破地域界限。未来,中国将以文化自信筑牢发展根基,用创新思维激活历史积淀,让每个村庄都成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活力细胞”,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