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农历 3月20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元竹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匹配》

2025-03-18 作者:陈逸 浏览次数:7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社会对相应领域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部日前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更好促进校企人才供需对接。

两端发力,深化供需改革。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共同发力。从需求侧来说,积极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面向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项目指南。征集用人单位意见,企业适时优化招聘策略,利用社交媒体、高校合作等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企业应建立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动率。以此衔接供给侧,组织各类高校与发布项目指南的用人单位对接,由用人单位提供项目专项经费和资源支持,进行“一对一”式培养,高校定向开展人才培养、组织就业实习等,拓宽供需对接方式,让教育融于实践,力求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促进就业市场更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找准节点,精准施策。“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准节点,精准施策取得积极结果才能水到渠成。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自2021年启动实施以来,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有2400多家用人单位与200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立项超过4.5万个,惠及620多万名学生。此时,教育部更是希望通过此次征集项目,进一步扩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对于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参与单位和项目数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利好的政策不断推动校企人才的精准落位,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也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参与单位和项目数进一步增加,基于企业与学校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互相响应、积累经验,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桥梁。

优化环境,提质增效。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立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开设个性化培训课程体系。开设智能生产工艺优化、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运维课程;亲贤远小,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优化人才所处环境,为高素质人才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树立社会基本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社会风尚,对人才多关心、放心,积极的纾困解难;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全领域的服务体系,解决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民生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让人才培养更加提质增效。

虽然前路面临诸多挑战,但仍然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不断创新的教育体系、完善的人才培养链条以及日益健康的社会环境,必将“智”变引起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