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镇《以消费之“火”,燃经济之“焰” 》☆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等方面部署七大行动、30条举措,可谓切中时弊、精准发力,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出“增收减负”牌,夯实“消费底气”。收入是消费的基石,直接决定着百姓的消费能力与信心。当前,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部分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明,房贷、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又居高不下,这极大地抑制了消费热情。据相关调查显示,超60%的消费者因收入不稳定而减少非必要消费支出。《方案》直击这一痛点,把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摆在首位,从多维度发力。在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的推动下,众多企业得以稳定用工,大量劳动者保住了工作岗位。在减轻生活负担上,国家持续加大生育养育补贴力度,多地推出教育减负政策,降低课外辅导成本,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也进一步扩大,有效减轻了百姓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有钱且敢消费,夯实消费底气。 按下“提质创新”键,丰富“消费菜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础的物质需求,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创新性要求日益提升。数据显示,近三年高端家电、智能穿戴设备等高品质商品的消费增速远超传统商品。但过去,市场上同质化产品泛滥,创新型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升级的需求。《方案》紧扣市场需求变化,在商品消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品牌塑造。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近年来国内车企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突破,比亚迪汉系列凭借高性能、智能化等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爆款,推动绿色出行消费热潮。此外,首发经济蓬勃发展,众多国际大牌在国内开设首店,带来前沿时尚的产品与服务,“人工智能+消费”“知识产权+消费”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丰富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新活力。 织密“环境优化”网,增强“消费意愿”。安全、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是激发消费的重要保障。然而,消费市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据“3·15”晚会曝光案例统计,每年因消费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如“翻新”销售的劣质母婴用品,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威胁到生命健康。《方案》从多方面着手优化消费环境,在时间保障上,强化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让消费者有更多闲暇时间消费。在维权监管方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消费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山西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监管,仅去年处理消费纠纷达3.5万件,消费纠纷源头化解率上升至22%,消费者满意度大幅提升。各地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新建和改造了大量高品质步行街与商圈,让消费者购物更安心、便捷,全方位增强消费意愿。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是一场及时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民生改善增添动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消费这把火将越烧越旺,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燃“焰”助力,让人民群众在丰富多元的消费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