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溪镇《“农”墨重彩绘乡村振兴“胜势”》☆
2024年,江苏聚焦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项目农业四项重点任务,有效应对多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再创新高,交出农业生产的“高分答卷”。站在新的起点,江苏正式启动为期三年(2025-2027)的科技强农“六百工程”和农技人员“三心服务”行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加快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好雨”激活“一池春水”。2024年,江苏省率先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新实践典型做法并在全国推广,为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生产技术迅猛发展,经营模式日新月异,江苏的农业农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是乡村产业的发展契机。用“特色”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利用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备的加工产业链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农村生产跑出“加速度”。乡村之美,美在生态。邂逅“苏韵乡情”休闲农业推介,结合品牌打造、文旅融合、农业康养,在全省各地打造乡村旅游重点建设,“田间地头”也成为独特的“诗和远方”。 “科技引擎”赋能“创新大地”。从“看天吃饭”到“数智播种”,新质生产力正在重构千年来的农耕文明。挑起“金扁担”,聚焦基础前沿,播撒“好种子”,瞄准关键核心。一直以来,江苏省都明确发展方向,立足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农业生产增长极。盐城以“链式思维”重塑科技助力产业振兴新模式,把创新基因植入农业产业发展的血脉,做优盐城“土特产”;泰州市探索“轻资产”的孵化成长体系,“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新研究走出实验室,好成果走向田地间,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结论标注成粮食产量,用智能农业链串起创新科技宴,泥土里长出了一整个春天。 “人才雁阵”展翅“振兴蓝图”。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毫无疑问,人才是撬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千斤顶”。江苏是农韵悠长的鱼米之乡,广阔的大地上从不缺少“田秀才”、“土专家”的身影。常江苏省打造引才“强磁场”,紧紧抓住“新农人”这一人才群体打开农田增产、农民增收的创新渠道,电商直播间里也飘出“稻花香”。除此以外,优选培育百名“新农人”领头雁、优化组建百个农业科技团队、推动万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2025年,江苏省依旧用平原沃土奏出最响亮的用才“交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