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思乡《逐绿而行,共绘“锦绣山河”壮美图景》☆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环境资源界别的委员们履职寄予厚望:“希望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正写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中。逐绿而行,应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亮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基准线”,让“生态绿”成为“最美底色”。古往今来,我国一代代专家学者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倾注心血,致力于让山更青、水更绿。“历代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超两千年历史的顶级防洪灌溉工程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从蛮荒化外、沼泽遍布的西南一隅,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造福万民、泽被后世。古代治水,现代治沙。黄土高原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为改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风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人们开始尝试在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治理,修建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恢复……在数代人的艰苦奋斗下,黄土高原的生态重建初见成效,我们站在黄土高原环境史的转折点上,看着它渐渐绿起来。 解好“环境美则步子稳”的“方程式”,让“绿力值”澎湃“最强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尤为关注,亲自擘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要求江苏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江苏各地大力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各市积极将“绿色指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连云港市大力推进白鹭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让这片湿地重焕生机;无锡市小溪港、扬州市芒稻河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常州金坛实施长荡湖水环境生态治理,坚决扛起“上游担当”……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绿色发展擦亮环境美生态底色。 奔赴“山河丽则中国美”的“新山海”,让“生态笔”点亮“文旅画卷”。生态环境建设赋能江苏文旅、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张祜笔下的“十里长街市井连”,到杜牧吟诵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再到张若虚描绘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名篇无数,江苏扬州自此名垂千古。2021年6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游客体味运河文化的首选之地。冰箱贴、明信片、御守挂件等新型年轻化文创产品成为各地游客的首选伴手礼。在江苏,政策红利的密集释放与地方实践的创新突破,交出了一张以文兴业、以文化城的人文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去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1.5%,同时,多地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广受欢迎,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加深。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美丽中国,步履铿锵。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生动求变,赋能美丽中国建设“加速度”,让“江山披锦绣,处处花草香”的生态愿景早日变成现实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