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镇《点亮高质量就业之灯》☆
点亮高质量就业之灯 孙巍 3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文章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进行安排部署,体现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党和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 稳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并明确了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回首近5年,我国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民生连着民心,促进就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构建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数字化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按下快捷键。过去依靠传统的人工手段来实现供需匹配,效率相对较低,为了解决难题,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积极构建新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此同时,江苏积极探索数字化助力就业服务工作的新路径,完成了以“大数据+互联网运营”为基础的智慧就业平台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实现劳动力高效匹配就业,助力各级政府高效联动,提升了政府数智治理与服务能力,促进了城乡充分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 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织密高质量就业安全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强调,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基层工作者要为群众提供精准就业信息服务,让群众提要求,社区来负责“变现”,服务更有针对性。因此,要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就业实名制和跟踪服务机制,加强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和登记失业人员分级分类服务,打造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全方位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完善就业调控,扩大增量,不断挖掘岗位资源,壮大高质量就业内生动力。2025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必须激发社会各方力量。在人社部部署的专项行动中,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行动聚焦落实就业政策,公共部门稳岗扩岗行动积极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录规模。这也说明,在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的同时,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吸纳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千家万户的生活。完成全年就业目标,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付出艰苦努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把促进高质量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地方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实现才尽其用的良好效果,定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