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发,让中国经济乘风而起 ☆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地缘政治风险交织,外部环境复杂多变,2024年,中国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30%左右的“超预期”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经济具有如此韧性,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逆势而上? 在“烟火”升腾中筑牢经济发展基本盘。人民群众是中国经济“巨轮”的压舱石,任凭国际风云变幻,14亿人国内大市场始终是我国经济的定海神针。从淄博烧烤的“烟火燎原”、天水麻辣烫的“热辣滚烫”到“村超”“村BA”赛事的全民狂欢,从社区食堂的温暖升级到银发经济的悄然崛起……这些民生领域“小而美”的经济现象,正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合力,带动餐饮、旅游、住宿等多个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发展动能。 在转型“阵痛”中释放改革攻坚新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要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另一方面,要“深耕”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沃土,加速布局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贵州以“算力换煤量”的破局智慧,将原矿区改造为大数据产业园,引入华为云计算中心、苹果iCloud数据中心等头部企业,实现从“地下挖矿”到“云端掘金”的华丽转变;江阴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建成微电子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引入科诚技术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在长江之畔书写了“寸土生寸金”的转型华章……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挥动改革之刃,以鲲鹏击浪的远见锚定发展航向,中国经济的巨轮正在“破旧局”与“立新篇”的交响中劈波斩浪。 在破“壁”出海的浪潮中淬炼产业链“硬核实力”。在破“壁”出海的浪潮中淬炼产业链“硬核实力”。2024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实现了质的飞跃,首次跨越200万辆大关。从宁德时代全球首条固态电池量产线落地,到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在挪威极寒测试中实现零误判;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反向输出4680无极耳电池技术,到蔚来与匈牙利共同打造“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生态……中国产业军团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突破口,锻造不可替代的产业链韧性,以开放的主动在逆全球化寒潮中点燃合作星火,于技术壁垒高墙下打开共赢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