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技术赋能,为世界养老装上中国“数字罗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日前,作为指导养老机器人的行业基准,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正式发布。技术赋能下,一个更加包容和便捷的老年友好型数智社会正渐行渐近。 养老是民生工程的核心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通过养老机器人减轻家庭与社会照料负担,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成为共建老年友好数智社会的必然之举。 为行业立基,发扬全球治理中国新范式。通过为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树立基准,中国正逐步实现从技术领先者到全球治理参与者。据悉,本次养老机器人中国标准特别强调无障碍设计、隐私保护与情感交互,例如要求机器人具备跌倒自动报警、远程医疗协同等功能。这一创新不仅将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更推动社会从“被动照料”向“主动赋能”转型,为各国养老机器人产业破解技术伦理争议提供了中国范本,让养老的人类温情与先进的科技突破让科技真正服务于老年人的身心需求。 为产业赋能,打造银发经济增长新引擎。站在老龄化社会的转折点上,中国正以制定国际标准为起点,持续深化技术研发与场景创新。国际标准的出台将为传感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产业链环节提供统一规范,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协同。数据显示,养老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已达79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159亿元,成为银发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江苏,艾雨文承养老机器人作为智能养老机器人正登堂入室,准备走进千家万户,为机器人行业寻求新的推动点,实现银发经济产业的共同协调发展。 科技赋能社会,构筑老年人幸福未来。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机器人养老服务,是照料上的多方发力,更是情感上的双向奔赴。养老机器人标准的出台是产业的风向标,更是对社会责任写下的一份的承诺书。推动养老机器人产业,更需要整个社会通过养老机器人这一媒介温暖老人心怀,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科技赋能人文关怀,方能构建一个让老年人安心、家庭省心、社会放心的智慧养老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