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东风”吹动文明发展一池春水 ☆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AI(人工智能)也是热点话题之一:许多代表委员都很关注科技创新,发言人娄勤俭频频为深度求索(DeepSeek)等中国AI企业点赞。 如今,在生产和消费市场里,显而易见的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在用算法优化实现降本增效,例如,在游戏开发产业,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游戏开发者更快地完成游戏开发和测试,减少20%-50%的开发周期和成本,也使游戏的玩法和体验得到提升,还有代表们热议的“智能工厂”“无人农场”等场景,预示着AI将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产业生态重塑者,见证新质生产力的崛起。 两会代表委员的讨论,揭示了中国AI发展的三大核心路径:技术攻坚、产业融合、人才培育。DeepSeek等国产AI产品的发展和运用,本质上是对西方技术霸权的解构,更是一场技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我们要选择独具特色的道路--既追求前沿突破,又强调安全可控;既善用制度优势,又坚守人文底色。当一些国家陷入“AI威胁论”的焦虑时,我们要以“发展”与“治理”并重的辩证法,将技术革命转化为文明跃升的契机。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从单一技术议题升格为国家战略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强调“人工智能+”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正在用制度优势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要继续锚定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倡导世界各国参与协同发展,形成适应文明传承的全球治理新范式。 除此以外,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道路中还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显著优势,那就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此,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算法设计,利用生成式AI、深度学习等技术重构传统艺术表达形式,形成动态演化的文化创新生态。当AI赋能传统制造业,“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哲学在焕发新生,“工匠精神”将在数字智能中得到另一种体现;当AI建立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动态适配每个学生的认知曲线,我们正不断实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当AI医疗、AI文旅打破地域资源壁垒,技术将成为“民惟邦本”“仁者爱人”的价值载体。当“AI东风”汇入“两会春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加速度,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数字时代的智慧觉醒。 历史总是螺旋式向前发展,两千年前,张骞“凿空西域”“持汉节不失”,今日中国AI将以代码、算法为车马,再次为沟通全球,搭建数字文明而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