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 以担当之笔绘就新时代精神图谱 ☆
3月4日,新华日报刊发《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文章指出:“雷锋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是激励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永恒灯塔。”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青年一代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传承雷锋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伟业,以青春之我践行奉献之志,方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心怀“国之大者”,以赤子之心筑牢信仰根基。“青年者,国家之魂。”百年前,李大钊曾以“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喻青年之锐气;今日,雷锋精神中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则为青年锚定信仰坐标。南京基层医生杨卫卫扎根社区,十五年如一日践行“做人民身边的好医生”诺言,正是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生动注脚。从脱贫攻坚战场到抗疫一线,从科技创新前沿到乡村振兴热土,当代青年以行动证明:唯有心怀“国之大者”,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校准人生航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有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 砥砺“攻坚之志”,以奋斗之姿扛起时代重任。雷锋曾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焕发新光彩。90后无损检测员王海浪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钢铁焊缝间锤炼匠心;兽医刘凯将青春献给畜牧疫病防治,在田间地头守护百姓生计。他们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诠释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面对百年变局与技术革命的叠加冲击,青年更需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守正创新中开新局——既要如“老黄牛”般深耕专业领域,亦需以“拓荒牛”精神破除思维藩篱,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不竭动力。 弘扬“向善之风”,以道德之光点亮文明星火。“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雷锋精神中“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品格,恰是抵御功利主义侵蚀的良方。当“躺平”“精致利己”等思潮暗涌,青年更需以“见贤思齐”的自觉,向郭明义、黄文秀等时代楷模对标看齐。从“微火成炬”的志愿服务,到“凡人善举”的温暖传递,当代青年正以点滴行动构筑社会文明的基石。正如不少学雷锋志愿者通过“重读雷锋日记”“寻榜样”等活动,将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当代青年应在“崇德向善”中涵养浩然正气,让真善美的清流浸润人心。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从1963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这份精神火炬始终照亮中国青年的前行之路。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强国有我”的担当,将雷锋精神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