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农历 4月5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文创圈粉Z世代之文化传承新潮流 ☆

2025-02-28 作者:新街镇 叶慧静 高飞 浏览次数:80

今年初以来,文创产品再次全网爆红,无论是一“吒”难求的热门电影周边,还是以“蛇墩墩”盲盒为代表春节文创产品在国潮崛起与数字浪潮的双重驱动下,各种富有创意与内涵的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Z世代。新时代的文创产品不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通过创新叙事与情感共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消费的超级媒介。这场“破圈”运动的背后,是Z世代对文化认同的主动建构,也是文创产业对年轻需求的精准回应。

新文创破圈源于从复刻传统到创意解构的方式变革。Z世代对传统文化的接纳,拒绝刻板的“教科书式”复刻,更青睐解构与再创的“反差萌”。2025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画蛇添福”毛绒玩偶,将战国青铜短剑的镂空鞘纹饰转化为粉色“丑萌”蛇宝,头顶幸运草的设计既呼应文物原型,又以治愈系形象俘获年轻人,上线首日即售罄。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日历:书画版·2025年》,不仅精选400件未公开书画珍品,更融入香味印刷技术,春页飘梅香、夏页染荷韵,让古籍“可闻可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嗅觉打卡”新宠。数字技术则让文物“活”得更彻底。大运河数字文创产业园通过虚拟现实复现古画动态场景,用户可“走入”《千里江山图》中泛舟,甚至与画中渔夫互动,历史与现实的边界在像素中消融。这种“数实共生”的创意,让Z世代在解构中重新定义文化的生命力。

新文创走红离不开从普通消费者到创意合伙人的身份转换。Z世代的文化消费,本质是一场身份认同的共创实验。山西“跟着悟空游山西”沉浸式体验馆,将《黑神话:悟空》游戏场景与应县木塔等古迹结合,游客不仅能购买黑悟空泥塑、榫卯模型,还能通过AR技术“召唤”游戏角色合影,成为文旅闭环中的“天命人”。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拼图、郑州商代王城遗址的“商都文化IP”衍生品,则让年轻人通过拼装、收藏,化身城市历史的“微观修复者”。非遗传承亦因年轻力量焕新。2025年“非遗传承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中,苗银匠人将传统银饰与赛博朋克风格结合,推出可穿戴智能首饰;苏州绣娘以AI辅助设计,将《姑苏繁华图》转化为光影刺绣屏风,让古老技艺跻身“科技美学”赛道。Z世代不仅是买家,更是文化基因的“编辑者”与“传播者”。

新文创圈粉离不开使用价值到情绪价值的价值提升。在Z世代眼中,文创产品的价值不止于功能,更在于“晒”与“分享”的社交资本。2025年蛇年文创交通卡以“福禄葫芦”“非遗盘扣”为设计元素,全国330城通用的实用性叠加国风美学,引发小红书“晒卡攻略”话题,浏览量破亿。星巴克蛇年生肖杯凭借“灵蛇盘杯”的立体设计,成为朋友圈的“新春C位”,甚至衍生出“杯友圈”亚文化社群。上海国际文创展上设立“文创新品首发专区”,联合抖音、得物等平台发起“开箱挑战赛”,用户拍摄故宫联名盲盒拆箱视频即可获流量扶持,推动产品未展先红。这种“线上种草—线下体验—二次传播”的闭环,让文创成为Z世代社交图谱中的硬通货。

打动Z世代的并非符号的堆砌,而是文化内核与时代情绪的同频共振。无论是“蛇墩墩”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还是“珍珠扣红包”对成长蜕变的隐喻,文创产品正在用年轻化语言重述传统,让历史成为可穿戴、可互动、可传播的“生活伴侣”。当Z世代以盲盒收藏历史、用AR解码文明时,他们正在书写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新编”——传统从未老去,它只是等待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