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
日前,教育部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报告会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凝聚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师作为青春梦想的奠基人与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肩负着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时代使命。在文明传承的征程中,他们以匠心铸就教育丰碑,以丹心培育民族栋梁,已然成为守护家国命脉、点亮复兴之路的“大先生”。 厚植优秀文化,在传承中溯精神之源。“没有中华五千年文化,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优秀的教育家始终如北斗般指引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杏坛遗风,到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怀,历代教育家用生命诠释了教育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境界。站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变革的交汇点,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以传统文化为舟楫,在践行教育家精神中追寻育人真谛,为培育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力量。 深耕专业教研,在实践中踏前行之路。当张桂梅校长在滇西群山间点燃知识的火种,她用“华坪女高”的晨读声击碎贫困的代际循环;当于漪老师在黄浦江畔谱写育人华章,她以《论语》批注本上的三千条笔记凝练出“教文育人”思想;当顾明远教授在书斋里勾勒教育理想,他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哲思化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的实践指南。他们拒绝高高在上,用实践共同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构建起教育前行的精神坐标。教师的成长如同树木扎根,唯有向下才能树立不倒,唯有在教育实践中方能践行育人初心。教育者的价值不在庙堂之高,而在躬身实践时扬起的每一粒微尘中。真正的教育家精神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无数个“把教案写在田野里”的日夜沉淀。 恪守育人职责,在淬炼中铸师德之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之本。“师,范也,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课堂,教师的各项行为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时代教师必须要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并认真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不仅要做到“学问之师”,以深厚的专业能力教育学生,更要当“品行之师”,用人格魅力点亮学生心灯。 “三寸粉笔系国运,一颗丹心铸民魂。”在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当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以育人初心为船,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