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农历 4月5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奏响农村建设“奋进曲”

2025-02-26 作者:虹桥镇 卢一鸣 浏览次数:47

近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同一剂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强心针,再次将全社会目光聚焦于乡村振兴新征程被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评价为“在开放中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意见》以“两个持续”“四个着力”为核心框架,系统部署了持续增强粮食供给能力、巩固脱贫成果、壮大县域产业等六大重点任务,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牢牢把握粮食基本盘,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之基。“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素,“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增长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粮食供需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田野。同时,要依靠科技赋能提升粮食单产,加快良种培育和应用推广,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培养农业专业人才,让科技成为粮食增产的有力翅膀,确保粮食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紧盯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中心任务。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民增收致富绘制清晰蓝图。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在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千方百计将已有产业留下,将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以产业带动创业、就业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让农民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切切实实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持续在乡村建设的“硬设施”和“软环境”上下功夫,在农村供水一体化“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持续强化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乡村历史底蕴,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民俗,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新起点新征程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