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互联“走出去” 经济发展“强起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以覆盖东中西部典型区域、兼顾超特大型城市为原则,选取天津、唐山、宁波等16个城市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这一举措是对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目标的贯彻落实。通过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壁垒,试点工作的开展将会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为数据互联服务实体经济做出行业示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其效率与成本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例如:国际物流中,货船公司、港口、海关的数据若无法实时交互,将直接拖慢通关效率,推高物流成本。然而,长期以来,物流领域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此次试点工作的核心,正是要打破这些壁垒,通过物流数据的开放互联,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物流数据互联互通,点燃经济发展引擎。此次试点工作覆盖了从多式联运到国际物流等关键场景,聚焦“打通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港口等业务系统数据”,跨越多行业、多层次,为物流运输领域全方位“减负增效”,焕发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方面,通过数据共享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例如:若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实现制造业订单、商贸库存与物流运输的无缝对接,可帮助企业精准预测需求,开发新消费场景或产品;另一方面,国际物流数据互联可缩短通关时间,帮助提升跨境效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物流数据“链”接未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试点城市的选取“覆盖东中西部典型区域,兼顾超特大型城市”,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些城市或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或作为区域工业、商业中心城市,将在物流数据共享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物流数据互联工作将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将应运而生,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的机制将更加完善,物流数据分类及交换应用标准规范将更加健全,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清单将逐步形成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此外,物流数据的成功实践也可能为医疗、金融等其他领域的数据要素改革提供经验。 多措并举,应对数据互联中的风险与挑战。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前景广阔,但也存在多重挑战:物流数据中,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甚至国家安全,如何保护这些信息安全?并且,试点工作涉及广泛的业务部门对接,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市场化,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激活市场活力?如何应对多个部门在对接中产生的技术难题与协调问题?这些都是试点工作开展中会遇见的挑战。既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开放清单,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以及相应的技术升级保障信息安全等。唯有多措并举,从机制、技术、法律法规多种途径共同发力,才能应对其中的风险与挑战,使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工作行稳致远。 16城试点是我国破除物流领域数据壁垒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一工作既是技术命题,更是制度创新。若成功落地,物流成本的降低将直接惠及制造业、商贸业乃至普通消费者,为实体经济注入“数字血液”。期待试点城市能交出高分答卷,为数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