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AI创作,给AI魔改降降温
近期,多部国产电视剧遭遇到AI的“魔改”,相关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如《红楼梦》变成了“武打戏”,柔弱的林黛玉变成了林教头,还玩起了“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甄嬛传》成了“枪战片”,甄嬛手持冲锋枪,收拾情敌。甚至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玩起了“客串”,“三国”关羽杀进了“水浒”,“西游”林黛玉大战孙悟空。对此,12月8日下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为营造清朗网络视听空间发布《管理提示( AI魔改)》(下称《管理提示》)回应此类“AI魔改视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良好的风气好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坏的风气让人“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当观众们接受并习惯了被魔改过后的作品,当提起《西游记》等经典IP时,观众们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某些经典桥段,而是魔改过后的“悟空骑摩托扬长而去”,AI魔改便在潜移默化中篡改了大众对经典IP的认知,这既是亵渎经典,也冲击了传统文化。此次《管理提示(AI魔改)》的发布,是对网络视听空间的净化,守护了经典IP、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未来,我们可以从政策引领、平台监管、群众参与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共同守护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 政策引领,指明净化方向。我国互联网从1994年至今已经实现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空间日新月异。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诸如人肉搜索、网络暴力、造谣传谣等网络乱象的出现。为此,国家政策一直紧抓乱象变化,为网络空间驱除阴霾。2022年,网络直播盛行,其中不乏一些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网络主播行为进行系统性、全面性规范,将一批主播列入“主播黑名单”全平台禁播,为其他主播规范自身行为给予指引与警示。此次《管理提示(AI魔改)》也是针对近期流行的AI魔改现象,呼吁守护经典IP。除却政策的指引,还应逐步完善机制,细化相关规则,厘清责任主体、权力边界等,如此,才能将政策落到实处,推动网络视听空间净化工作行稳致远。 平台监管,完善治理机制。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行业生态本就鱼龙混杂,AI、AR等新兴技术的开发使用使得短视频更加真假难辨,行业监管难度加大。短视频平台作为企业,天然具有逐利属性,但平台作为短视频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追逐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发挥维护公序良俗的作用。《管理提示(AI魔改)》也对短视频平台提出了“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限期反馈工作情况”“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等相关要求。因此,平台一方面要积极响应监管需求与政策要求,建立短视频综合审查机制,主动承担短视频审查义务,严禁低俗、暴力、违法等内容传播;另一方面,要借助科技赋能,通过加强对AI审核技术研发等方式优化服务,提升监管能力。 群众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广大群众既是短视频的受众,也是短视频的制作者、生产者。如果能够对群众形成良好的导向,引导群众在制作视频时考虑到对受众的价值导向作用,大胆创新的同时严谨选材、谨慎用语,在观看视频时积极举报不实夸大、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将推动网络空间朝着风清气正更进一步。一方面,官方媒体要积极宣传引导,鼓励群众积极建设治理网络空间;另一方面,群众也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轻信短视频平台上未经证实的信息,对于鼓动群体情绪的短视频保持怀疑,积极反馈。实际上,在短视频平台各类营销号为吸引眼球传播不实信息的时候,一些受众已经对不同营销号截然相反的话术产生怀疑,甚至有的群众自发制作打假视频遏制虚假视频的传播。网络空间是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将帮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 我们不否认,AI给创作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种AI制作的视频,展示出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AI工具的学习,使用能力。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娱乐可以,但要有底线,AI“魔改”视频已经走向了极端,如果仅仅是为了博取流量,毫无边界地亵渎经典作品,冲击传统文化的认知,甚至恶搞一些演员,则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虎兕出于柙,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公众在享受AI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严管严控各类“魔改”短视频,避免过度消费和滥用AI技术,清朗网络环境。这场AI魔改乱象,是时候降温了。 |